到车站后,我手拿车票沿着月台问人,好不容易才找到车厢。坐定位后,一堆人对我投以异样的眼光,尤其小朋友对我这个家伙更是目不转睛,就像“新大陆发现哥伦布”一样,“没看过台湾帅哥吗?”哈,真不要脸。不过连次等车厢都弥漫如此诡异的氛围,那第三等车厢的情形想必更难以想像,听从友人的建议果然一点都没错!
车厢上方数十支电扇的阵仗令人印象深刻,无奈6月的印度总是热得令人发昏,电扇吹出来的也全是热风,但聊胜于无,况且这就是我要的体验,即使汗流浃背也得接受。
印度的铁道风光有点与众不同,由于黄沙漫飞,总觉得到处都是灰濛濛,路旁常可见到许多尚未完工的民宅,有种说法是建一半表示“有钱建房子”,目前正处于“兴建中”的状态,只是看那些砖头中间没什么钢筋,一旦发生地震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宫女献舞的方庭上方是印度国王与宾客的观赏亭
阿格拉堡
在阿格拉下车后,一出火车站就有许多Pre-paid taxi(预付制计程车)司机前来揽客,上车后不久,我来到第一个景点──阿格拉堡(Agra Fort)。在印度总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堡”(Fort),但这里的“堡”并非一般所认知的堡垒,在印度的“堡”指的是“国王的住所”,不过现在的印度并非由国王统治,早已改由总统来治理国家了。
走进阿格拉堡,首先见到的是个大斜坡,它主要的功能在于滚石御敌之用。往内部走去便可一窥古代国王的生活,从其起居室、宫女献舞的方庭、图书室、沐浴消暑的水池……等,不难想见当年皇室的奢华生活。在所有厅堂中,有间作为避暑之用的大厅,乍看之下虽和一般宫殿并无不同,但因其墙壁为空心墙,昔日会注入水以降低室温,算是古代的“冷气房”吧!
此外,其中还有间建材和泰姬陵颇相像的闺阁,是沙贾汗(Shah Jahan)国王当年为其爱妻慕塔芝.玛哈(Mumtaz Mahal)所建。爱妻过世后,他更为她建造了泰姬玛哈陵,然而最戏剧化的莫过于在他儿子篡位后,这间闺阁也成为沙贾汗被软禁之处,只能日日望向亚穆纳河(Yamuna)对岸的爱妻陵墓,最后在病榻遥望泰姬陵,咽下他人生的最后一口气。
华丽绝伦的陵寝
印度诗人泰戈尔笔下“永恒的泪珠”--泰姬玛哈陵
离开阿格拉堡,我接着来到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泰姬玛哈陵,购票进去不久即可看见一座回教样式的红沙岩建筑,是陵墓的正门,顶端前后各有十一个白色圆顶,每个圆顶代表一年,象征泰姬玛哈陵二十二年的建造时间。走过这栋建筑,映入眼帘的就是泰姬玛哈陵,其名称取自于“慕塔芝.玛哈”皇后头衔,是“思念玛哈”之意。这座陵墓于西元1631年动工,动员两万名工匠,费时二十二年完成(实际为二十三年),白色大理石的陵墓每日随昼夜晨昏变幻着不同的色彩,使得这座华丽绝伦的陵寝成为游客必访景点。
泰姬陵和其他寺庙一样必须脱鞋才可入内参观,我购票时因恰巧拿到鞋套而不必脱鞋,但同行的两位印度朋友及大部分的人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只见每个人无不“蹦磞跳跳地”进入陵寝,而像这样的趣味镜头,我想也只有在酷暑才能见到吧!
泰姬陵的主体是由不规则的八角形所构成,主要建材为白色大理石,但其图案、花纹却是由各种颜色的宝石镶嵌拼缀而成。这些宝石来自各地--蓝宝石来自斯里兰卡、琉璃来自阿富汗、土耳其玉来自西藏、白色大理石来自印度的拉贾斯坦省、碧玉来自旁遮普省、玉和水晶来自中国,据说当时还动用了千头大象来搬运这些石材,由此可见其工程之浩大。
透过文字尺寸的调整,让陵寝上下的文字看起来一样大
这座陵寝处处流露着印度艺术之美,着色华丽、巧堆妙砌,可谓集印度、波斯、回教建筑之大成。陵寝内的两座石棺分别是沙贾汗和爱妻的衣冠冢,不过依回教风俗,棺木分为上下两层,他们俩的长眠之处其实是在两座石棺之下。泰姬玛哈陵虽然是沙贾汗国王对爱妻履行承诺的象征,而被许多人认为是段难能可贵、凄美坚贞的爱情,但也有人视之为自私的暴力美学,耗时二十三年、动员两万人、花费无数的财力与物力,却只为了一个承诺,姑且不论其是非为何,当年国力因这座陵寝的建造而走向衰败之途,却是不争的事实。
离开泰姬陵后,我继续前往制作泰姬玛哈陵的工厂参观,据他们的说法是:“此为官方工厂,仅纯粹解说泰姬陵镶嵌宝石的制作过程,不会强迫购物。”对于这个说法,我想……还是姑且听之就好。一进工厂我就表明只参观、不购物,服务员不但没有不悦,而且仍很用心地解说制作过程,最后还经由打灯的方式来展现泰姬玛哈陵一日之间的色彩变化。在详尽的解说后,不出所料,果然开始推销他们的产品,考量服务员的用心介绍,以及愿意协助兑换卢比的情形下,我终究还是在杀价半天后,选购了一个最便宜的纪念品才离开。
由于忙着看景点,回到阿格拉车站已经是下午四点半,原本打算到附近的餐厅用餐,然而……看到每间小吃店全被苍蝇占据的情况,不得已之下只好买两包洋芋片及一瓶水果腹,回P家再吃别的好了。
- 关键字搜索:
- 环游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