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纪念“六四”21周年,可以说是人心所向,气象万千。从香港到伦敦,从巴黎到柏林,从悉尼到纽约,到处都有纪念活动。不只是在香港和海外,甚至在北京,“天安门母亲”成员也冲破封锁,在木樨地悼念“六四”死难者。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六四”。今年纪念“六四,无论纪念的形式、参与的规模,还是人们的执着和热情,都超过了往年。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抹去人们对21年前发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那场悲壮的民主运动的记忆,更不会忘记21年前中共出动军队和坦克屠杀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和市民。“六四”的记忆,已经成为人民的记忆;成为一个“国家事件”,成为人们思考国家前途不能绕过的一段历史。
今年纪念“六四”,除了纪念活动声势浩大令人印象深刻之外,人们还应该从中总结出什么样的一个结论?
今年纪念“六四”,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刚刚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关心“六四”这段他们未曾参与的历史。他们已经成熟,他们在走进大学或者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他们开始走向社会,对个人工作和生活充满希望的时候,也在思考国家的前途,思考“六四”和反思现状,希望国家能给他们一个明确的回答。因为他们想,如果他们早出生20年,他们也会和1989年“六四”那一代人一样站到呼吁国家民主改革的人群中去,他们也可能会像当年比他们年长20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样,倒在解放军的坦克之下!
人们不会忘记,21年前,解放军的坦克和枪炮从天安门和平示威的年轻血肉中残酷地碾过时,整个世界都在谴责中共出动军队和坦克屠杀自己的儿女!谁能忘记那一幕?今年纪念活动的特点,可以说是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在“六四”问题上发出了他们最强的声音:“共产党,你不能再绕过六四!胡锦涛,你不能再绕过六四!”
这就是今年“六四”纪念给人们的最大启示。“80后”、“90后”这一代人已经成长起来,他们不再相信共产党给“六四”定下的结论。他们从从当年留下的各种资料和图片档案中,了解了“六四”的真相;他们从当年天安门广场悲壮的人群和事件中,看到了继上个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后的又一场民族自救。而这场同样由青年学生发动的救国运动是在新的意义上的民主救国运动,在他们读过的教科书里却没有提到一个字。今天,“80后”、“90后”这一代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掌握自己和国家的命运。在他们看来,“六四”的意义并不低于“五四运动”,1989年超过了1919年。
我们看到,今年香港“六四”烛光悼念晚会有15万人参加,他们当中有许许多多就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冲破警方的阻拦,坚持把艺术家陈维明创作的“六四民主女神雕像”与“六四大屠杀浮雕”这两座雕塑护送到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内,要求永久安放。
在巴黎,也有一些“80后”、“90后”的中国留学生,在“六四”纪念日这一天发表了“中国新一代启蒙运动宣言”。他们在宣言里说:“我们成长于1989 年后的新一代,在国内根本无法得知‘六四’的真相,以至于公众认为中国新一代已经忘却了‘六四’精神,甚至已经不再把民主作为精神信仰。但是,我们新一代非常清楚:中国人追求民主自由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据说在美国纽约,6月4日下午也有一群“80后”、“90后”的中国留学生策划了别出心裁的纪念活动,他们亲自指挥三架飞机拖着巨型横幅,在纽约自由女神像和哈德逊河边的中国领事馆之间进行了3个小时的飞行,横幅写着:昭雪六四,结束专制!人民必胜,良知永存!
还有未经证实的报道说,与香港相邻的深圳市也出现了更加大胆的传媒事情,在“六四”21周年纪念前夕,深圳卫视《正午30分》栏目播出“六四要平反”的画面和采访要求平反“六四”事件的人士,据说这家电视台的有关人士立刻遭到处分。
今年的这些纪念活动显示,无论海外还是中国大陆,越来越多中国公民尤其年轻一代,已经认识到“六四”的历史意义。如果共产党还有改革的精神,就不能再忽视年轻一代要求平反六四的强烈呼声。21年来,已经有至少三代人要求平反六四。从“天安门母亲”那一代人到“六四”运动的参与者和流亡者,从异议人士刘晓波及一代知识分子,再到今日“80后”、“90后”年轻一代,中国人的民主呼声从未间断。
今日的中国共产党,如果敢就“六四”进行一次征求人民的意见,就会看到人民强烈要求平反六四的愿望。接受人民的意见,是中国政治改革的第一步。今日的共产党不敢这样做,因为害怕人民要他们下台。尽管今日的中共新一代领导人并不是“六四”血案的直接责任人,但作为国家领导者他们负有解决历史问题的责任;他们由于摆不脱“亡党亡国”这种陈旧的历史观,宁可替共产党背负历史罪行。无论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还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没有出来就“六四” 这一事件做过任何解释;更不可能像台湾总统马英九那样发表一番“六四感言”。他们名为国家领导人,实际是中共的名则保身之辈。一个没有正义感来向人民说明历史真相的国家主席或政府总理,算称职么?他们好像没有公职,没有责任,更没有历史感和政治魄力,也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人民公仆。他们可以绕过“六四”,但绕不过历史的审判。
- 关键字搜索:
- 胡锦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