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记者甄贞综合报道】据新京报6月1日消息,国务院5月27日转发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实行居住证制度。而相当多的民众对此表示了质疑,居住证和暂住证究竟有何区别?
深圳一直为国人所关注。无论是对深圳速度和奇迹的赞誉也好,对深圳被谁抛弃的质疑也好,深圳无疑是国内舆论的一座富矿。此次,深圳的“居住证”也被关注,在运行了20多年后,深圳的暂住证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居住证制度将从8月1日起全城推行。
同城待遇“居住证”任重道远
居住证的全面推行,引爆了社会各界的观点交锋,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居住证和暂住证到底有多大区别。
官方的解释为:居住证强化了服务功能,使来深建设者和户籍人口同样享受到了“同城待遇”。居住证被赋予的一系列功能,也成为居住证和暂住证在理论上的最大区别——暂住证只注重“管理”,而居住证是重管理更重“服务”,这样的解释,不勉让人误解是在和中国人民玩文字游戏。
与官方和专家的乐观不同,市民的反应却远未如此热烈。记者在居住证办理已经逾90%的试点区盐田采访时,几乎所有的受访对象都表达着同样一个观点——这些服务功能除了出入关时利于身份确认以外,目前并没有发现和暂住证有太大的区别。
这样一种反差的背后还有全国各地网友“拍砖”的推波助澜。“换汤不换药”,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以及深圳本地的奥一、深圳新闻网等网站的论坛中,网友对居住证的质疑几乎成了压倒性的声音。
所有的质疑实际上仍然聚焦到了居住证产生与存在的依据上——“管理”和“服务”,谁是本源?而社会对于居住证的质疑也在于对其的期望值过高与居住证目前承载功能有限之间的矛盾。
在28年的发展中,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一跃成为人口达1400万的国际性城市,很多人在这座城市奋斗了很多年却仍然无法落户,仿佛无根的浮萍,又似冬去秋来的候鸟。所以,即便是一字之变,也还是难以抚平人们心中的创伤,但这样的变化,离真正成为深圳市民仍然有相当大的距离,毕竟居住证提供的服务现在还似漂在天上的浮云,让来深圳的人可见而不可及,因此很多人的态度仍然是失望。
在这些思想和观点的交锋中,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虽然居住证和暂住证在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理念、信息含量上看似有了变化,但二者在目前的实施中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欲享受到与深圳市民同等的待遇,千百万来深建设者大军仍然只能翘首以盼。
背后深意户籍制度坚冰待破
居住证,连接了几个不同的时代。这头是从1984年开始实施的暂住证时代,那头是取消户籍制度之后人人自由迁徙的时代。在中华大地自由迁徙,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也是很多城市和地区在小心翼翼探索、一步一步靠近的过程。
成都、昆明、沈阳的居住证分别在2005年2月1日、2005年10月、2006年5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成都居住证的服务功能仅限于“用于办理或者查询接受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等方面的个人相关事务和信息”,可是,很多人都反映,这样的“服务”根本很难实现,形同虚设而以。
流动人口问题,不仅仅是困扰着深圳,也是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等一批珠三角城市需要共同面对的社会管理难题。先行先试的深圳,不管居住证制度的成功与否,都必将成为珠三角人口管理体制的探路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行居住证制度的同时,深圳市公安局也一直在强调,居住证不等同于户籍,持有居住证的年限和加入深圳户籍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背后,依然凸显着深圳在户籍方面的彷徨与犹豫,深圳的彷徨和无奈同样折射出中国户籍制度已然走到了十字路口。
北京“居住证”的隐患
北京市明年将逐步告别暂住证,2010年在全市推广流动人口居住证。
令人不放心的是,北京即将推出的居住证,和原来的暂住证究竟有什么区别。通观报道文字,似乎仅仅“有信息服务功能”这一点区别。是什么“信息”呢?为谁“服务”呢?仔细一看,原来不是为外来人口提供有用信息,不是为“新市民”提供服务,而是为“流管办和北京市公安局”采集“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信息”。呜呼!
仅仅为了避讳“暂住证”的违宪,换个“居住证”的名堂,意义并不很大。北京委员们正在“全面建立健全重点新城建设中的人才吸引、劳动力吸收、人口疏解的长效机制”,“人才吸引要重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种高端人才,并侧重吸引京外人才;积极探索新时期重点新城内的人口居住证管理模式”,为自己考虑太多了吧。
结语
城市的健康发展,怎么能够不关注居住者的基本权利呢?在“暂住证”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中,无奈的是“居住证”已经成为了“暂住证”的翻版,换汤不换药。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居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