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危机导致全球资金回流美国,中国的热钱流入还能否持续,这又是否会导致中国的股市和楼市长期走熊?
美元中期反弹
2009年12月初,三大评级公司纷纷下调希腊主权评级。我们当时通过引入国家变量,从美国经济二次起搏的视角出发,提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最后看的是综合国力,无论美国在次贷危机中承受了多大的打击,目前依然是综合国力全球第一的经济体,在经济循环能否二次起搏的关键时刻,在需要美元再次走强的关键时刻,美元出现中期反弹就是大概率事件。”
其后,在三大评级公司和全球舆论的推波助澜下,一轮席卷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元落地,美元指数从74.18低位一路上扬至近期的87.46高点,期间涨幅高达17.9%。
2009年属于危机应对年,美国、欧盟纷纷通过央行货币化债务提供流动性支持,短短一年时间,美联储的总负债从2008年8月的0.86万亿美元急升至2009年底的2.2万亿美元,欧洲央行的总负债从2008年8月的1.4万亿欧元上升至2009年底的1.85万亿欧元。
每次经济危机都会导致政府支出的上升,次贷危机也不例外。以美国为例,2008年财政赤字为4586亿美元,2009年财政赤字就突增至1.4万亿美元,2010年财政赤字预算进一步增加至1.56万亿美元。
财政赤字上升的情形普遍出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既然央行货币化债务进程告一段落,借助国债市场筹集资金自然成为欧美国家的第一选择。
中东和亚洲是全球富余资金的主要来源,金融海啸之后,其资金富余程度明显下降,中国在今年3月份甚至一度出现贸易逆差。一边是欧美主权债务融资需求不断上升,一边是主权富余资金下降,全球主权债务融资的供需失衡在2010出现了一个小高峰。
为了在激烈的融资需求争夺战中保留低利率融资的能力,美国金融资本一手导演了风靡全球的希腊债务危机,引发全球资金从世界各地回流美国避险,强大的买盘将美国十年期国债从114低位一路推升至120上方。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赛跑,暂时领先不代表持续领先。为了保持对有限全球富余资金的吸引力,类似希腊债务危机的漩涡点或许会一个接一个被人为制造出来。
中国资产价格何去何从
美元走强始于2009年12月,我们可以关注一下,全球各地资本市场的反应。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5月18日上涨幅度为0.4%,而香港恒生指数下跌了19%,西班牙IBEX35指数下跌19%。一幅全球资金流动的结构图谱逐步呈现出来,资金从高风险资产流入相对安全的美国市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驱赶资金大规模回流美国,造就了一轮长达5年的美元牛市。资金回流本身强化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效应会逐渐扩散至股市、楼市和债市,于是回流-赚钱-继续流入的良性循环正式形成。以年为周期来观察此次美元走强,一旦美国股市和楼市出现持续走强的迹象,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将进一步上升,并且带动不稳定区域的资金大幅流入美元资产池。
展望未来,如果主权债务危机向纵深发展,不排除中国也会成为漩涡队伍的一员。
最近已经有不少国内外媒体在热炒中国信贷泡沫,预言中国经济将出现重大经济危机。三人成虎,一旦中国也被打上祭品的标签,2005年开始持续流入的热钱还能持续么?
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年底,热钱大幅流入香港,流入总额高达6400亿港元,同期香港市场上涨逾100%。进入2010年后,美元走强,资金流出,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由近3200亿港元的高位一路下滑,至一季度末已不足2000亿港元,同期港股跌幅逾15%。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金流向对于市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这个规律对大陆股市、楼市同样成立,依据残差法估计,2003年是热钱涌入元年,此后每年维持正流入态势。
持续流入的资金在国内条件的配合下,带来了席卷全国的地产大牛市,也带来了涨幅逾500%的资本市场大牛市。
过去7年,累计流入的资金高达6万亿元,如果热钱流动趋势从流入转变为流出,即使热钱仅仅变成不再流入,会带来什么结果?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哪一种,都意味着没有足够的新增资金支撑股市和楼市停留在2009年的位置上。
虽然美元持续升值,但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下,今年一季度,残差法估计的热钱流入达550亿美元。
倘若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还能持续多久?一旦升值预期发生逆转,中国股市和楼市将会承受怎样的压力?
展望未来,美元牛市未必最终会带来中国股市和楼市的长期走熊,但美元持续走强正在令这种可能性不断增加,这才是尤其需要我们警惕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股市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