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泰兴幼儿园惨案 我的采访

请让我感到力量,谢谢

 2010-05-15 02:3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4

【记者手记】

一.

在一番纠结之后,我终于踏上去泰州采访的路。

因为很多可以想象的原因,这一次的采访需要顾忌的地方还真不少。这让我一开始就有点沮丧,心里想的甚至有点悲凉。

当那些孩子生死不明的时候,那有关信息日渐消失于公众的时候,我期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将最起码的信息公诸于世,但是很显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泰兴前,我已经在网上搜集到很多素材和资料,最关键的,我看到了顾志坚的博客。

顾志坚是泰兴本地一位热心的网友。

在事发后第一时间,他赶到了幼儿园血案现场,并且与多位受害者家庭取得联系,并且及时发布了一些他们的消息,他是在做一位公民记者的活儿,我很敬佩他,正如我后来在稿子里写的那样,这个矮个子、说话短促有力、具有很强烈的理想主义和执着信念的中年人,做这件事情的风险是可以想象的。

他很有勇气,将自己的手机号留在网上,我到了泰兴后,给他打电话,听筒里的声音干脆的很,不过也带着很重的怀疑,当我邀请他到我住的宾馆面谈时,他说,这个不安全,至于这种不安全来自于何方,他又说,电话里说不方便,因为他的手机可能已经被有关方面*听了。

这是我能够理解的,在过去很多次类似的采访中,相似的情况不断出现,这些善良的人,为了起码的真相去奔走的时候,需要承受的,不仅仅是体力的消耗,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二.

在泰兴,我始终陷于两种对立的话语之中,一个是官方的,一个是民间的。

前者可以在当地的电视新闻和报纸上海量的获得。

在这个话语空间里,劫后余生的幼儿园立即充满着欢声笑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唱歌跳舞,面对镜头,老师不断鼓励着孩子大声笑着说儿歌。

而老师则不断的告诉观众,“我们这里秩序良好,一切都好”。

更关键的,在描述案情本身上,官方传递出来的信息里很少看到具体手上孩子的情况,也看不到这些受伤的家庭的面孔,有的则是某某领导再次莅临慰问,在这些报纸和电视的头条的位置,那些领导的名字被详细的认真的罗列出来,占据着信息的主要位置,而真正的伤者,似乎只是一件道具,在需要出现的地方,合适的闪一下,至于他们是谁,伤的多重,受伤其间吃喝拉撒如何,他们的家庭对日后的生活都有哪些担忧和期盼,这些属于真正主角的信息,你无法看到。

后者,民间的话语中,事情的烈度和悲惨以最煽情的模样被不断演绎。

每一个人都有一套说辞,年老的年轻的,靠近案发现场的商家,抑或远离城区的村镇,不同圆圈里的人带着自己生活环境的想象,理解着这个悲惨的故事。

毫无疑问,在这些讲述中,事情的细节是有一些不准确的,但是这种带着浓烈猜忌和质问色彩的话语体系是有价值的,也是无奈的,因为在案发后,在媒体的一番短暂报道后,官方几乎控制了所有的信息发布的渠道,甚至那些网络论坛中的帖子都被删除,信息一下子真空起来,人们的怀疑和猜忌也就在所难免,谁也不想做不明真相的群众,但是政府得告诉我们真相是什么,这是我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跟我说的话。

三.

在当地的采访是艰难的,我需要控制自己的行动,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这一点我和顾志坚都很明了,所以,我们最后的见面地点,选择在距离城区20公里外的黄桥镇上。

顾志坚说,泰兴城区太小,抬头低头都是熟人,还有那些“看着”他的人,不可预料的情况太多。

他反复跟我说,自己因为发帖及时公布信息,已经被陪同喝了茶,这是一壶苦涩的茶,他不希望因为他让我受到牵连。

关于喝茶的情节,我在成稿时候选择了克制,因为我已经被提醒,我只是有保留的在文中提了一下,但是最后见刊的稿子,就连这一提都被删的鸟无影踪。

所以,我想有必要在这里详细一点讲讲喝茶时候的一些故事,当别人不尊重你的劳动成果时,我得尊重我自己。

那天是5月4日,下午4个男人到顾志坚家里,当时,顾志坚的老婆已经带着孩子离家去了另外一个城市,离开前,老婆给他最后的通牒,不许再发帖子,你可以默默的去帮助那些受伤的家庭,但是不要再站出来讲话了。

老婆的话情有可原,一女人,为了最起码的生活,需要提醒自己的男人。

可惜这个男人是个榆木疙瘩,他已经不能离开这件事,他无论是去找目击者还是接受我的采访,说的最多的就是,都不出来说,哪里还有真相,哪里有正义?

这是大实话,但也有点迂腐,在当下,在一些人看来。

所以,因为这份迂腐的执着,被请喝茶也就在所难免。

来的四个人,都没有穿制服,但其中两个人都是熟面孔,一个是滨江派出所的杨所长,一个是国保大队的苏队长。

整个谈话基本是还是平和的,但交锋已经不可避免。

他们让顾志坚不要再发帖子。顾志坚问了他们4点:

一是,我们都是父亲,发帖子关注此事目的就是想保护我们的孩子,“人同此心”,有什么不可以?

二是,到现在都没有知情权,凶手的动机是什么?

三是,到底有多少孩子伤亡?为什么不公布名单和联系方式?这样不就可以避免谣言了吗?

四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删网友关于此事的帖子,这不是在侵犯我们的表达权吗?

杨所长的回答:

一是,动机不能透露,防止更多人去效仿。郑民生案就是报道太多,引得效仿。

二是,孩子们都太小,公布名单会侵犯隐私权。

三是,删帖只限于泰兴地区,别的地方是别的层面所为。

四是,以后再发帖子,可以先给我们看一下,把把关。

对于杨所长的话,顾志坚又反驳道:

如果说公开报道会引来效仿,那么,中央电视台为什么还要报道美国纽约广场的爆炸案?就不怕有人效仿吗?

唯有知道真相,民众才能安定。

而所谓保护孩子的隐私权而不便透露信息,这看似有道理,但让我想起一段民谣,是这么说的:

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

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

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

你和他讲政治,他和你讲国情;

你和他讲国情,他和你讲接轨;

你和他讲接轨,他和你讲文化;

你和他讲文化,他和你讲孔子:

你和他讲孔子,他和你讲老子;

你和他讲老子,他给你装孙子!

在我采访的很多老百姓看来,这事儿其实很好解决,政府应该及时发布消息,将孩子的伤亡情况列出一个表格,每一个人都是什么伤情,需要多久康复,是否会有后遗症,等等,就好了,这么一做,大家都踏实了,虽说这背后是社会原因,有政府管理的问题,但毕竟这事儿是突发的偶然事件,谁也不会无理取闹一定要揪着政府不放。

而现在,地方政府一旦遇到类似事情,就立即主动扮演起施暴者的角色,忙着堵抢眼,这一点在邓玉娇事件、石首事件等中都显露无疑。

这其实不聪明,我知道政府怕影响地方形象,怕影响政绩,怕被官员问责,但有些事情,换一个处理方法,换一个惩戒问责的模式,将更加有利于事情的解决,民怨的化解。

坦率的讲,现在的政府官员问责体系,是有问题的,最直接的一个例子是,信访和社会事件中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成绩表,这就不完全科学,这就造成地方官一定会努力压制消息,忙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忙着各级公关。

而这样一来,民怨无法化解,只会逐渐累积,这是真正的危险。

四.

在一般人看起来,他甚至是有点固执到家的男人,他的老婆临走前留了话,再发帖就离婚。

这是一番无奈的警告,老婆完全是好心,她看到了可能的危险。

在这个环境里,顾志坚的作为确实会激怒一些人,而这样的后果谁都可以想象,类似的故事已经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上演过很多次。

但是,顾志坚太固执了,他说,如果谁也不出来说,那还会有正义吗?这话听起来完全正确,也实在迂腐,我被这份迂腐感动了。

顾志坚给我看他的手机,上面是各地的网友给他发的短信,大部分是问候和支持,这让他心里很暖。

采访中,我遇到了很多热心的网友,他们就在泰兴生活,我与他们见面,看到的是一个个热血的汉子,而不再是简单的一个网民,他们提供给我最大的帮助,开着摩托车带我去采访,或者一早给我送来当地的特色烧饼,看似简单之举,却给我很多力量。

因为可以想象的原因,我无法在稿子里和这里将他们的名字罗列出来,我只能默默的感谢他们,在我的心里。

可能是老天在帮忙吧,有一些线索完全是偶然获得。

比如我坐着出租车从县城赶到乡村的路上,一起搭车的农家妇女正是案发时的目击者,她告诉我,那天早上,她到县城里给自己老公交保险费,正办着,柜台里的女工作人员接到一个电话,说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出事了,立即赶过去,她也跟着过去,一路上不断安慰那个女工作工作人员,“应该没啥大事”,这是基于他们过往的生活体验说的话,因为在这个苏中小县城里,久违命案,大家能想到的最恶劣的事情,可能就是一场斗殴啥的,谁也没有想到,现场的惨烈是如此,她说,隔着幼儿园的大铁门,她看到4个孩子满身鲜血,已经躺在地方,不动了,她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而那些正在遭受砍杀的孩子,没有一个在哭,他们完全吓傻了。

那些遭受了劫难的孩子的家长,都是善良的,他们面对采访时候,很冷静,没有过激的言语,看到逐渐好转的孩子可以微笑了,他们也跟着笑。

但没有人可以预料将来这些孩子会有怎样的生活,这一场劫难意味着什么?我真心的希望,他们能平安,健康,快乐。

来源:作者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