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华尔街日报:让郎咸平傻眼的“中国式创新”

 2010-05-04 11:4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5

郎咸平最近愤愤不平地推出了他的“6+1理论”。郎教授说,我们以前一直认为中国人最勤劳,最聪明,但聪明的民族是不会把自己定位在产业链额最低端的。在他看来,身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恰恰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而在生产制造环节之上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这六个环节,无一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不过我怀疑洞察秋毫的郎咸平教授这次可能看走了眼。鉴于中国市面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现实,我觉得中国许多商家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这六大环节上可谓动足了歪脑筋,他们唯独不肯在生产制造这个环节上下功夫,用郎教授的话说就是“不把自己定位在产业链额的最低端”。而且中国人的这种聪明劲儿也并非无良商家所独有,黄日新老爷子开发的“胶囊公寓”,虽然被讥为日本胶囊旅馆的粗糙复制品,却能选在全社会热议“蚁族”之困的当口适时推出,一下子就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从而得以顺利推向市场。按郎教授的定义,黄老爷子可谓聪明之人。

我想,郎咸平先生之所以对这些明摆在眼前的证据视而不见,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参透“中国式创新”的独特之处。这种创新与西方通常的创新途径反其道而行,不刻意追求人无我有,而是把功夫重点用在“人有我有”上。说白了,甭管你是多么高科技的东西,我都能迅速把你“山寨”了。据说,由中国农民鼓捣出来的山寨飞机、山寨潜艇甚至山寨飞碟都已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上海外滩美术馆的殿堂。说老实话,这种“瓜菜代”式低水平模仿的东西,在其他国家恐怕更多只具娱乐价值,但在中国却被奉为“艺术品”,并让某些人“深深感动”,足见中国式创新理念已多么深入国人的心田。

这种中国式创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彻底颠覆了郎教授所说的6+1 模式,把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和生产制造这七个环节完全混杂在一起,并不刻意把它们区分出高低上下,而是把自己占优势的环节做精、做细,自己不占优势的环节则尽可能因陋就简。在这里,会研发的未必能比会忽悠的站在更高产业链上,因为毕竟忽悠才是咱的强项。对比一下最近顺风顺水的苹果公司,或许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两种创新模式的不同。有人认为,苹果目前的成功隐藏着危机,因为它的成功实在是由于诺基亚、微软和三星等竞争对手在苹果的主打领域全都做得一塌糊涂;如果苹果在从产品设计到组织批量生产等七个环节中的任一环节出现明显纰漏,它都有可能被这些大牌竞争对手掀下马。相比之下,按中国式创新模式运作的企业就皮实多了,因为横竖咱是“山寨”,你把我的寨子端了,大不了咱再另立一个山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能被山寨品“深深感动”的中国,没多少人会认真计较你的前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华尔街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