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廖祖笙:温家宝追忆胡耀邦该有所愧疚

 2010-04-15 12:5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5

温家宝在一家常日人民的报纸上刊发了追忆胡耀邦的文章。我读了这篇文章,对温家宝多了些好感,觉得他比时下的某些官员更有人性的一面和温情的一面。那家报纸能刊发这样的文章难能可贵,让人觉得它不像过去那般生硬。

我写过多年的散文随笔,也在青年时期出版过多部散文随笔集。我不得不说,单从文本上而言,温家宝追忆胡耀邦的这篇文章,是一篇不错的散文,叙人、叙事较为细腻,文字间涌动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文笔上也显得比较讲究。

若要“挑刺”,就是文中还有所缺憾,未表达作者该有的愧疚。温家宝追忆胡耀邦,肯定会有所愧疚,哪怕愧疚之情的表达只是蜻蜓点水,这篇散文在情感上也会有所升华,从而更加贴近读者心灵。可惜在文中不见这样的表达。

胡耀邦在任时,中国还没有互联网,那时的交通条件和现在相比,也完全不是同一个档次。胡锦涛和温家宝要“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应该说更有条件,也该做得更好。但可悲的是,人为的阻隔太多,不易下情上达。

胡耀邦为“尽可能地多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要温家宝去“做些调查研究”,特地交代:“记住,不要和地方打招呼。”而现在胡温出巡,或和相关方面打招呼了,不然不会有地方领导的陪同,也不会有媒体亦步亦趋的报道。

胡温常以这种架势下去“做些调查研究”,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成为影视基地,是难于“尽可能地多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的。有地方领导在旁,并有媒体“长枪短炮”聚焦,群众在胡温“驾到”之时,能敞开心扉的会有几人?

互联网在中国快成了局域网。有了“关键词”的过滤,有了密集的删帖,有了五毛党昧着良心的说话,有了中文谷歌的避走香江,国内的网络真是够“纯净”的。民意在国内网络得不到真实的显现,这该也是相关方面打招呼了。

胡锦涛和温家宝在网上难于了解真实的民意,走出京城“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所去的地方又尽是影视基地,蜗居首都则表现得异常高傲,从来不屑走近来自各省区各阶层的冤民,那么也就只好继续当聋子和瞎子了。

和胡耀邦扎实的工作作风相比,和胡耀邦真正的贴近民心相比,胡锦涛和温家宝只能是自愧不如。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工作条件,这般频繁“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尚且满目疮痍,不堪至此,你们真该感到愧疚!

然而在温家宝追忆胡耀邦的这篇散文中,读者竟会读不出作者一丝一毫愧疚之情的表达,这样的散文就谈不上是上乘之作,因为它对作者的真情实感有所隐瞒,不完全是内心发乎真情的自然流泻。真的写作,该是以我手写我心。

温家宝还有人性的一面和温情的一面,这便注定他在追忆胡耀邦时会有所愧疚,而且愧疚还会是多方面的。胡耀邦在任,会让国人生活得这般艰难吗?会对冤民一概不管,甚至任由冤民冻死京城吗?不会!温家宝想想就当愧疚。

胡耀邦曾向文艺界保证中国以后不会再有文字狱了。可在胡温任上,文字狱却在大行其道,而且有人因为撰文,或家破人亡,或遭人毒打。因言获罪的胡佳重病也得不到保外就医,党国准备让他死在狱中吗?胡温不感到愧疚吗?

温家宝追忆胡耀邦该有所愧疚!该文若有对愧疚的表达,既无损作者形象,也能让这篇文字更具感染力。愧疚是良心发现的彰显,表达愧疚并不是可耻的事,有时反而是人格的一种升华。当今高居庙堂者,需要的正是这种升华!

写于2010年4月15日(廖梦君同学惨烈遇害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中学,杀人狂徒在中共治下逍遥法外第1370天!遇害学生的尸检报告和相关照片是“国家机密”!作家廖祖笙在国内传媒和网络的表达权被党天下公然剥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来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