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官方媒体痛批 房价应“批”下跌?

 2010-04-06 09:4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从三月二十八号到四月二号,连续六天播发评论,痛批当前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催生的高地价和高房价问题。有网友预测,新华社作为国家级媒体,重磅推出批评报道比较少见,这预示着中国政府高层很有可能对房地产行业采取重大举措。

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的大背景下,新华社连续六天发表评论,痛批中国房地产,自誉为“楼市啄木鸟”的中国上海房地产著名独立撰稿人和评论人士顾海波认为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新意:

“总体上讲也是老生常谈,众所周知大家都尝试了,还不是那篇文章讲的内容人家都懂。所以这个东西就是说不是看怎么说的,还要看你做的。那么到目前为止呢,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出来。”

新华社四月二号刊登《税收杠杆应发挥更大作用》指出,行政调控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已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四月一号刊登《“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阐述推高房价背后地方政府那只“有形的手”所起的不应该起的作用;三月三十一号刊登《疯狂的房价叫板土地招拍挂》分析虽然现有土地招拍挂属于供给垄断但土地需求却呈竞争性;三月三十号,新华社刊登的《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一文直指掌权者和开发商之间形成的“权房交易”;三月二十九号,《不能让楼市成为投机者的乐园》一文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投机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三月二十八号,新华社刊登的系列评论的第一篇《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间接指出将房地产视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所产生的问题。

洋洋洒洒六篇评论文章,虽然顾海波认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但是曾经在全国范围发起“不买房运动”的中国房地产的焦点人物邹涛认为,实质性作用没有, 警示性作用还是有的:

“因为新华社作为政府党的喉舌,它发表这样一个言论应该是在吹风嘛。没有一个重大的举措的话,它应该还会照顾到方方面面的一个实际情况。所以在这一块情况上我认为新华社的这个是六天谣或者是六十天吹风谣。充其量只是提醒一下投机者,或者一些违法乱纪的人,或者说违反政策的一些房地产商,或者是钻政策的房地产商,不要那么猖狂,要收敛一下。”

邹涛指出, 别指望新华社六天对房地产的批评不仅可能让房地产价格走低, 而且还可能让房地产崩盘:

“应该目前来说在这个市场上有三个主体:一个是已经买了房的人;一个是没有买房的人,准备买房的人;另一块主体就是房地产商这一块。买方、卖方和政府这三个方面。它不是哪一个方面呼吁就能解决问题的。因为我们更多的在媒体层面看到老百姓的呼吁买不起房。但是,买了房的人,他是不喜欢房地产跌的对不对?政府它也不希望房价大跌。怕影响经济嘛。也许在公众的话语群方面是偏向还没有买房的群体。所以政府的高层,中央政府的决策一定符合这三个方面的利益。”

在妨碍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中,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焦点因素。新华社评论建言“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对此,顾海波希望能够实行, 但认为不会奏效:

“我认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摘取他的顶戴花翎,把他的乌纱帽拿掉。最直接的问题,要么税收制度改革,土地税全部上交中央。我认为只有这两招。”

经济学家谢国忠说,不要指望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会缩小,除非政府的调控措施是动了真格的。现在的问题也是自从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老问题:像顾海波建议的那种真格的调控措施何时实施?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