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天旱地要震” 3年大旱 地震先兆

 2010-03-27 02:0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2

曾经准确预测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中国地震局研究员耿庆国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四川震央地区从05年到07年连续大旱,完全符合大旱后1年到3年半出现 6级以上大地震的历史规律,他相信有关当局若掌握地震前的短期反常现象,是应该能够作出预测和预报的。

耿庆国于1984年7月的《中国科学》期刊发表了《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的论文,指出从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十六年)至公元 1971年的2202年间,华北及渤海地区共发生6级以上大地震69次,其中67次地震都是先大旱后大震,占地震总次数的97.1%。其中震前1年大旱者为27次,震前2年大旱者为15次,震前3年大旱者16次,震前3年半大旱者为9次。

吁汲取唐山大地震教训

唐山大地震发生前,耿庆国在北京地震局工作,准确预测了大地震,但因接近北京,地震局怕引起首都不安,没有发出预警;此事前年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活动中曾被媒体再三提及,呼吁当局汲取教训。

耿庆国表示,大旱是中长期指标,距地震发生时间度有1年至3年半,但还可用短期指标作更准确的预测,包括气压有否降至近年同期最低值,并且连续数偏低;温度有否趋于极高或极低;是否录得数十年一遇的大雨等,另动物的异常动态,如大批青蛙跳出来,地下水位反常,地光现象等,都是可以参考的短期指标。

耿庆国指出,32年前,四川地震局采纳他的旱震关系理论及观测震前反常现象,曾经成功地预测预报过松潘、平武地区两次7.2级大地震,有过辉煌成绩,若有关当局一直坚持周恩来总理生前的指示,坚持预防为主,努力做好预报预防工作,他相信这次汶川大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他表示,因为在北京工作,不掌握汶川短期气候数据,但连续3年大旱是事实,他相信这次大地震事前是有可监测的客观徵兆。

“天旱地要震” 但“天不下雨,地不震”

70年代初以来,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地震气象学在 中国获得了长足进展。据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并提出“旱震关系”,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我国学者在国际上最先提出“地震影响气象”这一新概念。旱震关系作为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之一,从 1972年10月开始,直接参与了十余年来中国大地震中期预报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是 。 我国地震气象学研究所获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必须指出的是,旱庄稼的“旱”与旱震的“旱”,尽管是同 一个“旱”字,但它是两种差别很大的“旱”情。旱震的“旱”,往往是春夏秋连旱,或春夏秋冬连旱或连续二、三年大旱;而且是大面积的严重干旱,往往是几十年不遇甚至上百年不遇的大旱。因此,所有旱震的“旱”,必然首先旱庄稼。反之旱庄稼的“旱”,由于干旱时间短,旱区面积小,旱情程度一般,尽管对农作物生长不利,但根本与强震活动无关。

还须指出,从旱到震,必然有个特殊降水把旱区瓦解的过程。临震时的降水(雨、雪)是在干旱的背景下出现的,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从长趋势上看“天旱地要震”,但到临震时“天不下雨,地不震”。因此地震前的雨涝,特别是在长年干旱背景中的雨涝现象,包括大雨、大雪、大雹,应予注意。

旱震理论成就一位“哥白尼式”的地震专家

我对于地震的关注,也是从今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开始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我根据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取象类比思维提出了中国应该建立“中医诊断式”的地震预测理论的设想,其原理就是把地球与人体进行类比,认为地震的发生就像人体患病一样,内在的活动必然会导致表征的出现,继而根据地表的表征来预测地震的发生。其后,一个名为耿庆国的地震预测研究专家进入了我的视野,随着对其日渐深入的了解,我发现我所提出的设想已经为这个专家所实践,并已经提出了系统的“中医诊断式”的地震预测理论,即旱震理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然而欣慰之余,我的心里又升起了一种无名的悲哀,就是这种已经把我国地震预测理论推进到世界最先进行列的理论,却因其不同于主流的科学地震预测理论而被封杀,科学霸权的垄断导致这个伟大的成果不能有效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进而也压制了在地震学界出现的一位“哥白尼”式的人物。

耿庆国,北京市满族人,1965年8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地震专业,师承著名地震学家傅承义教授。早在1966年4月1日,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之后,耿庆国曾经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训示,周恩来在邢台向当时的中国科技大学地震专业同学提出:“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接着1970年1月5日,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又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耿庆国笔录周恩来总理的电话指示:“密切注视,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预防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

也就是在这次地震之后,耿庆国才开始注意大旱和地震之间的关系,他收集了1956-1970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历次地震的相关资料,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中取象比类的研究方法,终于在1972年提出了卓越的旱震理论,并在年底召开的全国地震中期预报科研工作会议上,作了旱震关系的报告,阐述了他发现的“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区。旱区越大,干旱时间越长,相应的震级越高”的统计规律

事实上,耿庆国教授所提出的旱震理论正是利用地震发生前地下板块的活动所释放的能量对地表天气的影响而提出来的。大地震不是突然产生的,地表能量的突然爆发必然伴随着地下能量的缓慢的聚集过程,而这个聚集过程必然会给地表带来气象效应。按着一般常识性的理解,地下能量的聚集,必然会导致地表温度的升高,而地表温度的升高带来的是当地地面升发的水蒸气大幅度减少,这必然带来的直接气象效应就是干旱少雨,而且能量聚集时间越长、越多的地方,所产生的干旱也就越长,未来发生的地震强度也就越大。他就根据这种大旱和地震相关的效应提出了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旱震理论。比如他在旱震理论中提出“干旱面积越大,震级越高”、“地震离干旱期越久,震级越高”、“震中一般位于特旱区”等等。

耿庆国教授依据自己提出的“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成功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使得辽宁省南部100多万人在震前两个半小时撤离危险区,避免了一场空前的灾难;而在1976年的唐山地震预测过程中,虽然耿庆国教授做出了准确的预测,但因预报的级别较高没有通过国家地震局的审查,即使是在地震的当晚当他在岳母家发现大量的临震前异常现象并通过三里屯派出所的电话与地震队进行了最后的沟通,也无果而终。然而,时隔二十余年后的今天,就是这次汶川大地震又是多么地与那次唐山大地震相像啊!耿庆国教授等这些“非主流”的地震预测专家在今年4月下旬召开了一场重要的预警会,并在这次预警会上报的一份材料中明确地预示了四川“阿坝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点在5月8日(前后10天以内)”,然而地震还是在5月12日没有被任何人防范的情况下发生了。

2008 年5月12日,当听到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震时,中国的地震科学家耿庆国欲哭无泪,心里在流血。

不是我们人类在地震面前没有智慧,而是我们对科学的盲崇却把我们在地震面前变成了瞎子和聋子!那些主流的地震预测专家们可以用一句“科学还不能预测地震”把自己的责任推脱的一干二净,在推脱之后,他们会继续挥舞着“科学”的大棒去遮掩中国人在地震面前已经做出的重大贡献。

中医理论、旱震理论,这些都是一个智慧民族的伟大创见,然而如今的这个曾经是智慧的民族却在科学主义面前变得是那么地愚昧、无知和武断,他们对自己固有的智慧不断陌化,直到用承受痛苦的灾难去接受这种漠视传统的惩罚,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来源:香港明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