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似乎在复苏的过程中,但全球的经济效率并不会因此而提升,这是一次糟糕的复苏,就像1997年、2001年的复苏一样,由过多的货币堆积而成。复苏没有解决问题,只不过是把问题往后延。
对中国而言,去年是资产泡沫的制造期,今年则是CPI的压力期,相应的,今年资产泡沫还在土地市场等领域兴风作浪。中国抑制CPI非常艰难。
3月20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由于现在通货膨胀预期过高,今年中国要实现将全年CPI控制在上涨3%左右的目标,难度较大,但在宏观调控作用下能够实现。为了抑制严重通胀,不能让经济过热、粮食出问题、货币和信贷的过量投放三个因素碰头。
除了粮食以外,几乎所有的政策都受到严峻挑战。虽然信贷增量受到严格控制,但银行的信贷偏好与基建项目偏好依然无法控制。今年1月份1.39万亿元的增幅之后,2月份贷款增加7001亿元。按监管机构制定的3:3:2:2的2010年信贷季度投放比例要求,考虑全年7.5万亿元的目标,一季度新增贷款应控制在2.25万亿元左右,而现在前两个月新增贷款即已超过2万亿元。按此计算,3月新增信贷规模仅剩1500亿元。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了保证政策延续性,经济刺激政策将是退一进一的漫长过程。为了抑制通胀,中国会使用人民币升值与加息政策吗?不会。原因就是,小幅升值加息会刺激热钱,而大幅加息升值刺破泡沫,会让地方政府与大型企业技术破产。
中国可以顶住美国的压力,但未必顶得住市场的压力。3月19日,印度央行实施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分别将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提高至5%和3.5%,以稳定通胀预期。印度央行同时表示不排除在4月份货币政策评估会议上进一步加息的可能。这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与黄金期货价格大降。亚洲物价指数与全球期货价格正在经历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波动。
资产泡沫还在各个领域兴风作浪。
去年发行的过多货币无法回收,在有色金属等方面还在维持震荡有时上行的走势。有经济学家常说输入型通胀,如姚景源先生认为,中国对国际基础性大宗商品的依赖程度较高,国际市场上大宗基础性商品价格的变动可能会推动中国的价格上涨。中国经济学家最好少说这样的话,因为论信贷发行与基建项目之多,全球没有其他经济体高过中国。中国需求拉抬了大宗商品的价格,如果连这一点都否认,中国经济信用将大受损伤。
由于信贷量略降,房地产二级市场泡沫有所缩小,但资产泡沫继续体现在土地市场上。如受惠于巨额低息信贷的央企垄断一线城市土地市场。2009年成交总价前10位的各幅地块之中,国企独占8席;成交楼面地价排列前10的地块中,国企同样占八成。而在2007年,无论是“总价地王”还是“单价地王”,国企所占比例均未过半。2010年情况还会蔓延。事实上,不只土地市场,在航空市场、金属市场,均出现类似“国进民退”现象。这说明,未来中国的经济结构、经济效率将发生根本变化。如果国企内部治理结构保持目前的行政主导格局,那么,中国未来经济不容乐观。
美国的情况同样如此,大到不能倒的企业巍然屹立,而中小企业、小型银行不断倒闭。受高失业率和贷款组合的困扰,截至今年3月又有7家美国中小型银行被勒令倒闭,让今年累计倒闭的美国中小型银行数目增至37家。目前,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问题银行”清单上,仍有约500家银行。虽然倒闭的银行占美国全部银行数量仅2%,但中小银行的倒闭说明了中小企业的困境,奥巴马呼吁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如同春风过金融机构之牛耳,投行又开始热衷于套利交易获取厚利。
欧洲的高税收高福利是高成本、低效率,导致欧元区陷入困境。德国打算重演索罗斯狙击英镑的一幕,即使有国家退出欧元区,德国也不会放松对于财政平衡的要求,德国会袖手旁观。德国财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上周表示:将向运行过度财政赤字的国家提供紧急援助与严厉惩罚结合起来;暂停欧元区的行为不当成员国的投票权;以及允许欧元区成员国退出欧洲货币联盟,同时仍保留其欧盟成员国身份。
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什么?从美国到欧洲、中国,口头上表示金融与贸易都需要改变,实际上什么也没有改变。如果最好的结果是经济结构回到金融危机以前,那这就是一场极其糟糕的纸面复苏。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全球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