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公车一周换一个轮胎值得“目瞪口呆”?

 2010-03-09 11:0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据人民网报道,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作客人民网强国博客。访谈过程中,叶青谈到目前公车滥用的极端例子,令他“目瞪口呆”。叶青提到一个月前看到由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行政经费调查报告,2005年到现在,大概每年行政经费的增加额度是以一千亿的速度在递增” ,“全国的公车大致是230万辆,开支在1500亿到2000亿之间”。在这份调查报道中“有几个例子是让我目瞪口呆的”:“一部车一年的维修花了10万块钱”;“有一部车一年换了40个轮胎,这个就说明每一周换一个轮胎”。

我觉得,叶代表的忧国忧民情怀可嘉,可单由于一周消费一个车轱辘就“目瞪口呆”,叶代表真是有些少见多怪了。

叶代表“目瞪口呆”之后,就有网友算账了:行政经费每年增加1000亿,相当于全国人均增负80元;公车开支2000亿,相当于全国人均负担160 元!若这些计算、统计、公布出来的数据本来就是“半儿劈”的,则上述人均负担就还需要乘个阿拉伯数字。于是有网友庆幸了:还不错,只是一周换个车轱辘,没一周换辆车就万幸了。

毫不夸张的说,单就公车消费一项而言,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政府组织可以做到如此恣意妄为、肆行无忌的了。不是吗?政府花的钱来自纳税人,纳税人还有吃不饱饭、住不上房、看不起病的、上不去学的,你大把花着纳税人的钱,竟然能一周就换个车胎!难道中国的纳税人就是这般熊包软蛋、任人可欺吗?难道一周消费一个轮胎的公仆们,不知道汉字里有“暴殄天物”天地难容、作孽作死“天打五雷轰”以及“断子绝孙”的自律规范吗?

有个传说,在朱镕基当政时期,我们可以用“巨大的黑洞”来形容公车消费,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公车消费,我们又以何语词形容?人大代表今年“目瞪口呆”,明年呢?是否要“气绝身亡”?

中国的事情,其实说起来难办,真办起来就不难办。难就难在不想办,不能办。说难办就是不办。办就是办自己。所以不想办,不能办,不会办。若旁人想办,那就是照搬西方,那就是敌对,那就是破坏和谐。

就比如一个足球问题,无数球迷、教练呕心沥血、前赴后继、欲变革、弄好中国足球,但都是扯鸡巴蛋,根本没戏。而,至今不知道来自哪方神圣的神秘力量使然,一夜之间,把足协的几个最高头头拿下,中国足球立马就不一样了!这不是足以说明一切问题了吗?中国的问题、中国特色,说了归齐其实就是贪腐当道、贪腐掌权、贪腐误国、贪腐愚民的问题。

如此大气候大环境下,一周换一个车胎,其实就算是毛毛雨而已。中石化前掌门人陈同海,每个月公款吃喝消费120万元,平均每天4万元。最好的轮胎不过600元吧 。一周消费600元的车轱辘,平均每天不过百元。相比陈同海的每天公款消费4 万元,百元和4万元两相比照,您说说,百元的车轱辘您就“目瞪口呆”了,再放大十倍,一千元怎么样?再放大十倍,一万元怎么样?如此,就有了400倍的倍率。把“目瞪口呆”放大400倍,您“气绝身亡”嘛!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例举的数字,都是公开的——现今公开的数字,大到统计局,小到县乡,有哪个不是以一比十、一比百的比例勾兑造假的吗?

说到公车,有件事情不得不说。其实,按照现在中国大小贪官动辄成百上千万乃至数亿数十数百亿的身家财产,他们是根本不在乎公车的那几个车轱辘钱的。他们之所以要维护公车消费,是因为,他们要隐秘自己的财产、绝口不提、绝然不暴露自己的财产。是的,身家千万数亿数十亿,依然需要公车消费,依然需要大家彼此彼此心知肚明、你知我知唯天下人不知,揣着明白装糊涂,一把白发老爷爷染成黑发装孙子——这就是所谓的特色,这就是中国当下可悲的现实。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