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

 2010-03-04 08: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时期诗人,为初唐时期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杜甫原籍湖北省襄阳,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巩义市,至今其故里尚存。杜甫在唐肃宗时,任职左拾遗。后携家入蜀,在朋友严武的推荐下,就任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又称杜甫为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与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李白齐名,并结为好友,世人称之“李杜”。杜甫自由好学,有宏大的政治抱负,后因举进士不第,便漫游四方。杜甫热爱生活,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情有独钟,同时也深深热爱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通过诗歌对当时社会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给予无情的批判和揭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3000多首,现存1400多首。《三吏》、《三别》、《兵车行》等皆为传诵千古的名篇。有学者将他的诗歌创作分为四个时期。他三十五岁以前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他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等地,并与李白相识于洛阳,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之后,二人又结识了高适,三人共同在梁、宋(今开封、商丘)游历。杜甫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为其创作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由于他赴长安应试落第,而困居长安,期间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才获一小官职,这样“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使他对当时的政治、社会现实的有了新的认识。

这一时期,他写了许多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著名的有《兵车行》、《丽人行》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杜甫四十五至四十八岁时是他写作的第三个时期,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在去投肃宗的中途被叛军俘获,押送回长安。

在长安,他不断听到官军失败的消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写成了《月夜》、《春望》、等诗。不久,他潜逃至凤翔,任职左拾遗。不久又由于直谏而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在这一时期,他创作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杜甫四十八至五十八岁为其创作的第四个时期,由于官军在相州大败加上关辅饥荒,杜甫被迫弃官,携家经秦州、同谷等地逃难入蜀,后由于蜀中军阀作乱,他不得不漂流于梓州、阆州等地。

之后返成都。不久他为势所迫不得不飘泊于夔州湖北、湖南一带,最后病故于湘江上。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

杜甫诗歌的语言和篇章结构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他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对后来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他的诗作中始终充满忧国忧民之情,并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事和社会生活,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作见于《杜工部集》,《旧唐书》有杜甫的传略。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杜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来源:商都BBS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