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同笔美秋,韵味醇厚

 2010-03-04 00:2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悲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统主题,但也偶有美秋之作,一旦酿制,定是美酒。晚唐诗人杜牧的《山行》和《长安秋望》就是美秋的佳酿名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杜牧早年作于南国的《山行》,是一首秋的颂歌。山路弯弯曲曲,蜿蜒伸向山头,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诗人惊奇地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如烁彩霞,他只得停车领略,因为这美景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诗中的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美妙动人的画面。景象主从有别,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的地位;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杜牧透过满山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秋季到来的时候,诗人毫无哀伤叹息,而且意兴飞扬,歌颂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乐观豪迈的个性,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以及英爽峻拔的气概,可见诗人的才气和见地非同一般。

与《山行》相映生辉的诗作是杜牧晚期写于北方的《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诗人赞美的是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登楼望远,霜树高耸挺拔,长天明净澄洁,终南山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虚实相生,不仅终南山的高远如在目前,抽象虚泛的秋色也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它们那清肃峻拔的动态与精神一齐跃然纸上,而全诗意境中所表现的诗人的高远抱负与高扬意绪,那更是不待多言的了。这是一首高秋的赞歌。

一双璧玉,两颗珍珠,《山行》和《长安秋望》都是写景颂秋的,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 丽秋色,体现诗人峻拔向上的精神。而《山行》写的是南方秋光,《长安秋望》咏的是北国秋色,前者明丽热烈,后者明快雄浑,前者俊爽而偏于阴柔之美,后者俊爽而偏于阳刚之气,前者为“无我之境”,后者是“有我之境”,它们是杜牧秋歌的南北二重唱。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