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量战略利益坚持外交方式解决伊核问题

西方国家因为伊朗的浓缩铀计画向中国施压,要求北京制裁伊朗,但中国却坚持透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北京考虑到伊朗对中国大陆的战略利益。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欧洲联盟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350亿美元;同年,伊朗与中国的贸易额有290亿美元。

不过,报导说,这并不是伊朗对中国贸易额的准确统计,因为伊朗与阿拉伯国家的双边贸易许多来自中国或销往中国。

伊朗-中国商会副会长马吉德.哈里里(Majid-Reza Hariri)表示,伊朗与阿拉伯国家间150亿美元的商品贸易额,半数以上是转运到中国或来自中国。如果加上这个数字,中伊的贸易额至少是365亿美元,如此一来,中国就超过欧盟,成为伊朗最大贸易伙伴。

金融时报说,伊朗从中国主要进口消费商品及机器,伊朗则出口石油、天然气及石化产品到中国。中伊商业交往日益紧密的同时,中国拒绝响应西方社会的呼吁,对伊朗浓缩铀计画进一步实施制裁,坚持透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说,“我们希望并支持有关各方尽早就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德黑兰研究堆燃料供应协议草案达成一致,这有利于推动伊核问题的妥善解决。”

美国新兴市场战略公司总裁甘布尔 (WilliamGamble)评价说,中国对伊朗有现实战略与经济利益的考量,不会轻易投票制裁伊朗,这也是伊朗增加对中国商贸交往的重要原因。

报导并表示,中国同时也加强与伊朗的能源合作。美国与欧盟的一些能源公司已经撤销对伊朗关键石油与天然气产业的投资,中国趁机与伊朗签署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协议,开发伊朗的油气田。

伊朗-中国商会说,中国现在11%的能源来自伊朗。

伊朗官员日前暗示,伊朗可能与中国合作,从波斯湾South Pars海底油气田铺设一条天然气输送管道。

伊朗去年则宣布,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South Pars海底油气田的开发协议,价值47亿美元。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