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丽:印度女人的最爱(组图)

印度人以前比较穷,拿一块布往身上一披就当衣服了。后来大家都这样做,发展到今天就成国宝了。这就是印度妇女最爱穿的一种服装纱丽,据说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

纱丽对于印度女性来说,不亚于中国女性的旗袍、日本女性的和服,雅致而又不落奢华,清婉而又不失庄重,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街区,还是在幽静的乡村巷弄,无论在婚丧宴席的重大场合,还是在上班劳作的日常生活,几乎无处不能瞥见飘逸、妍丽的纱丽。

尽管,婚后的印度妇女普遍都会渐渐变得体态丰腴,但只要她们裹上纱丽半是遮掩半是敞露,隐隐绰绰的身姿美感立生,使得声名远播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也不禁慨叹:印度纱丽是世界上最美的衣服!

在著名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提到了当时存在着一种绣有珍珠滚边的纱丽,据此则可知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纱丽的服饰了。

及后,在对一些古代雕刻、壁画的考古中,一再发现了刻绘身着不同几何图形纱丽的妇女形象,而且几何图形变化丰富,色泽绚丽,生动反映出古代印度人民的真实生活风貌和审美品位。

公元前三二七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亲率大军入侵印度西北部,虽然历时短暂,却一度萌发了强行改变印度妇女服饰的莫名想法,最终还是没能扳动印度妇女酷爱无须针线缝制纱丽的固守传统。

纱丽由来的传说
 
在民间,口口相传的众多民族传说里,就有着一段关于纱丽由来的故事。说是古代的印度,有一位小有名气的织布能手,他不但懂得织出精美绝伦的布匹绸缎,而且也拥有制作美丽走俏衣裳的绝世技艺,在当地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比得上他,十分令人艳羡。

他在长年累月的织布、裁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他不再满足于寻常的服饰,想求得新的突破,却苦于缺乏灵感而不能得心应手。

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一个哭泣的女子,她黯然神伤的眼泪闪耀着丝质般的荧光;她瞬间变幻的表情,仿佛轮回的鲜艳色彩;她秀美飘逸的长发缠绕身上如同霓裳;她轻盈娇俏的身形,浑然绢绸抚摸一般的柔顺。

醒来的织匠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于是他仔细研究女性的体态,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终于织出了一种新型的服饰材料:无需一针一线只要裹在女性身上,就是一件娇艳动人的衣裳,他将其命名为“纱丽”。

纱丽在早期并不是很普及,只在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上才会出现,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渐成为了妇女们日常生活中的寻常装束。如今更以最具有印度传统特色,而晋升为印度服饰文化的典范,是名副其实的印度国服。

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可分为纱丽和旁遮比两大类。

纱丽又是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叫做“杰姆普尔” 的紧身短袖胸衣;下身的“贝蒂戈尔”衬裙是一种宽松长裙,围衬在纱丽里面,最外面裹上的才是纱丽。

纱丽的穿着是有一定技巧的,比较繁琐费时,于是后来顺应需求出现简化了的纱丽,这就是旁遮比,也称简装。

旁遮比也是一种套服,由长及膝盖的长衫“卡米子”、自膝盖以下逐渐收紧的裤子“朱利达尔”、长大约三米左右的围巾“杜巴尔达”组成。

据说,原是印度旁遮普邦妇女的普通服装。

在西式服装广为流行的今天,印度的新式女性不可避免出现上着T恤、下穿牛仔裤的风潮,但这并未能撼动纱丽的主流地位。已婚女性是纱丽的最大拥趸,未婚的上班族女性则出于简捷,习惯穿着旁遮比。

在衣料面上多有所装饰,绣有花边、金纹及诸如吉祥花鸟、几何图形等形态各异的传统花纹图案,或雍容华贵、或清丽简约缤纷多元,勾勒出了不同地位、不同职业女性的风韵。

印度女孩十二岁时起穿纱丽,新娘按传统穿绿乔丽、红纱丽。

纱丽在形状和式样上没有多大的差异,纯粹靠底料的质地、配色和款式取胜。纱丽本已绚丽悦目,但印度民族实在是极为爱美的,于是,头额、颈肩、耳朵、手腕、手指、足踝乃至鼻环,无不镶挂上闪烁着光芒的各式金银饰物,相映成趣愈显娇媚!

纱丽的穿法有1000多种,最常见的穿法是先将一端在腰部围成一圈后打一个死结,然后再将后面的布绕腰部三到四圈,这要看个人的胖瘦;将这几圈别到腰上,有点像别披浴巾的方法。最后剩下一段从胸前搭到肩上,最后绕到头上披下头上可用发卡别住,这是大致的做法。

发型最好是中分并挽出发髻,这样更有印度妇女的崇高美感。另外还有胸衣,是一件与纱丽颜色相适应的紧身棉质衣服,长度到上腰部,穿纱丽是要露出腰部的,袖口一般是到上臂部的二分之一。

据说,印度妇女爱穿中国丝绸做的纱丽,尽管它比印度国产丝绸贵,因此印度许多名牌厂家都乐于生产这种产品,并都从中获得了高额利润。



 

本文留言

作者胡志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