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熊猫牌奶制品的调查始于11个月前

一名检察院官员周四说,对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Shanghai Panda Dairy Co.)所产问题奶制品的正式调查早在上周事件曝光前近11个月就开始了,这是2008年卫生部门延报危险奶制品供应做法的再现,那次丑闻引发了中国最严重的食品危机。

国有媒体元旦前夕援引上海一个质量监督部门的话报导说,上海熊猫生产了工业化学物质三聚氰胺超标的奶制品。

此后,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有关部门在曝光这起问题牛奶事件上行动迟缓,包括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炼乳和奶粉的生产、产品的召回、公司的关门停业和三名高管的被拘。政府有关部门到目前为止都拒绝详细说明。

据上海熊猫所在地上海市奉贤区检察院的官员沈伟平(音)说,实际上,对上海熊猫的调查早在2月7日就开始了,当时是奉贤区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的调查。

他周四说,调查持续了两个多月。4月28日,三名未具名的高管被拘留,6月份被正式逮捕。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此前曾报导过检察院的声明。

2008年,中国乳制品行业、有关监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被发现隐瞒实情,即行业内普遍存在往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的做法,并开始造成健康问题,特别是对婴儿。

知晓问题牛奶的人士不愿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曝光此事,当时政府迫切希望树立一个正面的形像。直到奥运会基本结束之前,都禁止发布有关问题牛奶的消息。

三聚氰胺在工业上用处很多,往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是为了让不合格产品看上去含有更多蛋白质,不过人食用了掺入三聚氰胺的牛奶做会造成内脏问题。

最终,有六个婴儿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而死亡,30多万人患病,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食品危机,促使全球各地的卫生部门对中国某些乳制品发布了禁令。通过后来处罚了所谓涉案人员并推出了食品安全法,中国领导承诺他们正努力强调对中国迅速发展的食品行业的关注,突出质量标准的重要性。

上海熊猫是中国较小的乳制品生产商之一。在2008年时就是22家被卷入丑闻的企业之一,并在之后一度短暂关闭。

如今,对该公司的指控包括,公司没有销毁2008年被召回的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产品,而是把它又制成了新的产品。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