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奇书《菜根谭》
前几日,读了一本明代洪应明著的《菜根谭》。仔细品来,颇有味道。古人云:"性定菜根香",菜根者,弃物也,如此书,多不为人知;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能解;如此书,唯静心沉玩者;才可得其旨。书中有持语、涉世语、隐逸语;有忍语、义语、禅语。把个偌大的人生融于弃根之中,无怪乎洪先生有"时人若问君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的心境。漫漫人生,少不得有几分不如意之事,宁静淡泊,志远明志,应是我辈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的人生追求吧!--为人处事,抱朴礼谦,知盈虚之道。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如流水,平常心最真,倘若涉世浅,则点染亦浅。《老子》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此是道家之境。做人不可太过曲谨,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的去处,务谦让三分之功。尤其是与君子相处,更应行礼谦之道,《论语-里仁》篇"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所以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满招损,谦受益",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知盈虚之道,才能适时而动,运天地于掌中,仁人心地宽舒,容纳众生万物,盈则思亏,虚时不馁;此为为人处世之道,亦是享受生活的通幽之径。
--修身养性,超然物外,学万法自然之术。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尤以自卑心理为甚,但"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彩于夏月"所以,洁自污出,明从晦生,登高必自卑,这是我们修身养性的前提。《孟子》曰:"君子超然天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有木石之心,具云水之趣。人生苦短,只有备心以公,志在天下,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自然界的众生万物都有营生之道,人亦是苦乐之间,得失两具,若不保持一份自然恬淡的心情,不知儒家中庸之道,便会深陷其中,不复自拔,须知人生无长,不可虚度,天地有万古,人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所以我们不应常有庄周"梦为蝶,蝶为梦"的叹息;而应学梅苦寒更幽香,似剑磨砺显锋芒。
--学以致用,立业种德,成大有为之才。
"读书之乐无窍门,不在聪明只在勤"有一份耕耘才能有一份收获。古人读书治学之道有很多精辟的论述,除明白文之精髓所在,最主要的是躬行致用。孟子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知道"天地万物,皆是实用"所谓立业种德即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心旷神怡,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豪言壮语,这便是一代豪杰的情趣。大丈夫应有大作为"雪月读书,登高心旷"只有大道行于天下,才会让自己有安身立命的根基。
--功业成败,明志致远,保宁静淡泊之心。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而仁至"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庄子-逍遥游》里说:"至人是无己,神人是无功,圣人是无名"历史上不乏舍生取义,不求虚名的志士:南宋末年,叛贼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否则只有一死,文天祥书《过零丁洋》与之,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以表宁死不屈之心,真正做到了"关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独坐省察内心,你会发现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流露。圣人之心常静如止水,纯若璞玉,这应是君子达观的高尚情操所在。
--归真返朴,动静淡雅,达物我两忘之境。
其实,要人返回真朴之境,并非难事,只要心存善心。古语云:"天道无私,常与善人"善是立人之本,人若没有了善念,极易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佛经》说: "日月照诸花,无有恩报想;如来无可取,不求报亦然"善心永驻,人间常春。说起动静淡雅,水流而静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知机。 只有动静合宜,方可出入无碍。物我两忘是佛家至高之境,也许卧云弄月,绝俗超尘是我们难以企及的,但在心中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扫一方净地,待走过丛棘,疲倦之时,游弋其间,也会得到人生的片刻悠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心事挂心上,便是人间好时节。"三生石上,缘分自定,人生之事是不可强求的。常记得"得之,水到渠成,本就非我莫属;失之,泰然处之,本就非我所有。"如同菜根,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但味有根发,根厚则味厚。菜根人生便是厚培菜根而出人生之味,我辈来品这人世之味吧!
- 关键字搜索: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