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交椅(图)

 

交椅,因其交椅下身椅足呈交叉状,故名。据资料考证,起源于古代的马扎。马扎也称马闸或交杌,其模样同我们今天见到的小凳子相似,"杌"就是凳子,如今宁波人仍将小凳子称为"杌子"或"小杌子"。汉人的马扎又源自北方少数民族的"胡床",大约在汉代传入。原来,我国汉以前的家具都属低面家具,无坐具,人们席地而坐,只有案几而无桌子。到了汉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传入,这里的"床"是坐具的含意,与眠床的床是不同概念。宋人高承在《事务纪原》中引《风俗通》的话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大约在唐以后,人们才把带后背与扶手的坐具称为椅子。在宋元时已出现了带靠背的交椅,分为直背与圈背两大类,而明代的交椅就是圈背交椅的延续与发展。
  
明代交椅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俗称"月牙扶手",制作工艺考究,通常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其扶手两端饰以外撇云纹如意头,端庄凝重。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透射出清灵之气,两侧"鹅头枨"亭亭玉立,典雅而大气。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装饰实用两相宜。在扶手、靠背、腿足间,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不仅起到坚固作用,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由于交椅可摺叠,搬运方便,故在古代常为野外郊游、围猎、行军作战所用。后逐渐演变成厅堂家具,而且是上场面的坐具,古书所说的那些英雄好汉论资排辈坐第几把第几把交椅,即出源于此。
  
在交椅进入厅堂时,它的交叉摺叠的椅足已失去了原来野外使用的功能,于是有人将它改成常规椅子的四条直足,这便成了"圈椅"。现传世的明式交椅,以黄花梨最珍稀,而杂木交椅的存世量不少。目前,古董家具市场上流通的不少"黄花梨交椅",多以白酸枝或越南黄花梨仿制,收藏者须谨慎。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