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会议忽视全球人口膨胀问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15次缔约国会议(COP15)将在本周末结束,但在解决全球暖化问题的探讨上,地球人口膨胀却被置于次要地位。
瑞典科学家阿瑞尼斯(Svante Arthenius)在1896年预测人类燃烧含碳的化石燃料将提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导致全球温度上升时,地球约有10亿人。当时他就指出,较温暖的气候将使得物产丰饶,有利于人口快速成长。 将近一个世纪后,今天地球人口已达68亿人,估计到2050年应接近92亿人,且因经济全球化的缘故,多数人将达到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平。这不只对全球暖化效应带来额外的负担,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平衡也将变得益加脆弱。
人口爆炸加上新兴社会与经济崛起带来巨大冲突,它的效应已反映在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已超过供应量。
假如阿瑞尼斯还在世,应该会在哥本哈根会议强调,人口对控制全球温室效应有多么重要。 每一天,地球都会多出21万3000人,每人每年平均制造4.3公吨碳气,加起来一年排放到大气里的碳气就达88万公吨,所以温室效应气体增加绝对与人口膨胀有关系。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问题小组(IPCC)的报告,国民生产毛额和人口成长是导致20世纪最后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11月发表的一项报告亦指出,人口增加对全球暖化的冲击:"假如地球人口没这么快速增加,温室气体也不会这么具侵害性。" 但让人不解的是,基金对未来几年提出的建议,却排除了人口增加的问题。
这是一个具争议和爆炸性的议题,很多人认为遏制人口成长是对人权的一种打压,还有不同的文化与社会经济因素,也令人质疑其公平性。 首先是富国和穷国人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很大的差距。一名美国年轻人平均每年排放19公吨的碳气到大气里;而阿富汗山村的一名居民,靠养羊和种菜维生,每年不过制造26公斤二氧化碳。这样的一个人,如何能限制他养儿育女,将地球暖化的问题归咎于生孩子? 这种论调听起来甚至让人觉得滑稽,倒不如劝吃得营养十足的美国人重新思考其生活方式,选择较简约模式。 第二个理由听起来较具说服力,即透过提高教育和科技品质,会比任何政府的节育政策有效。"观察杂志"(Veja)转述丹麦学者隆伯格(Bjorn Lomborg)的话:"从优先顺序来说,我想控制消费是很重要,但积极找出发展干净能源的新科技才是当务之急。
" 目前在哥本哈根参加COP15的前巴西地理统计局长、经济学家贝瑟曼(Sergio Besserman)也不相信节育政策的效率,指称只要提高人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生育率就会自然降低。 以巴西为例,30年前巴西妇女的生育率之高在全球数一数二,到了1990年代初,情况依然堪虞,农村地区妇女平均有4.3名子女,比都市妇女多出2名。 10年过后,农村和都市妇女的子女人数差距减至1.2名。2006年,巴西妇女平均生育2名子女。 贝瑟曼表示,巴西政府在很久以前就不再推动节育计画,所以妇女生育率降低绝不可能是因为政策的缘故,而是妇女的教育水平提高,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养育过多子女。 贝瑟曼相信,随着教育品质改善,农村人口迁往都市,亚洲和非洲国家也应出现类似巴西的现象,尤其是居住在都市,是人口减少的一大原因。 联合国估计,以上种种因素加起来,至2050年的地球人口应可控制在90亿人左右。问题是在这之前,人类要如何不对地球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平衡而安稳地生活。
- 关键字搜索:
-
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