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里的城隍爷(图)

在台湾的民间信仰里面,人们普遍信仰城隍爷,据统计全台各县市的城隍庙有90余座之多;而千百年来,城隍爷其象征之"赏善罚恶"与"公正无私"的形象,一直也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里,成为安定社会的重要力量。

那么到底城隍爷的信仰从何而来?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记载:"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无水曰隍","城隍"一词原是指保护人民身家安全的"城墙"和"护城河"。所以城隍爷即是"有一物则有一物之神"的传统思维与民间佛教、道教融合之下所产生的信仰。

城隍信仰源远流长,在传承过程中,城隍爷从古城池的保护神,到发展成为一个除奸罚恶、保国卫民并管理阴间鬼魂的地方行政司法神,城隍爷活脱像是地方父母官,有人称做"地下县太爷"。

所以身为地下的父母官,在司法事务方面,城隍爷巡视阴阳两界惩治恶人,所以往往民众遇到蒙受冤屈、寻找失物或刑案难破等事务,都会想到要请城隍爷协助,甚至连选举时被选举人有无买票等,也都要到城隍庙斩鸡头发誓,证明自己的清白。

而在行政事务方面,城隍爷褒奖阴阳两界行善有德者,也如同警察维护公共秩序,并掌管增进人民幸福利益的事务,授福予寿终正寝的人。

既然城隍爷如同阳世的地方官,自然城隍庙的设置就如同官府的衙门,城隍爷下面设有许多从属,包括相当于衙门左、右典史的"文、武判官"。还有统领城隍爷兵马的六位将军:谢将军(大爷)、范将军(二爷)、牛将军、马将军、金将军(枷爷)、银将军(锁爷)。六将之下又有董、李排爷带领喜、怒、哀、乐四位捕快。

此外,城隍爷下面还设有24司,是城隍爷的重要部下。据传是仿造古时候官制吏、户、礼、兵、刑、工6部,与其下各4司,总共24司而来。而依城隍爷官阶的高低,所供奉的司爷人数也就不同,县城隍-6司;州城隍-12司;府城隍则为24司。

当人之大限一到,城隍爷之六将捕快即出动拘捕。先交文武判官初审,然后交由阴阳司公判决。此神善恶分明,绝无通融。善者上天庭受封,恶者入地狱受罚,毫无侥幸。

其实,走访台湾所有的城隍庙,我们还发现所谓的城隍爷并不是固定的一个人,而是一个官职,与台湾其他神明不同的地方是,城隍爷是有任期的,做得好可以升官;做得不好也会被免除官职受罚。掌握城隍爷任免大权的人便是玉皇大帝。

可能有人会问到底谁有机会当上城隍爷?无非是在世的时候是忠良孝悌有德行的人,例如:考城隍里的宋焘;或是生前有才学教养、正直无私或是个好官,例如:宋朝的文天祥、汉朝的纪信、明朝杭州的周新等;或是心地善良的生命,例如:水鬼变城隍,总而言之道德高尚是成为城隍的必要条件。

 


本文留言

作者方梅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