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片《2012》在我国公映引起的轰动和争议,再次把中美两国大片放在了一个擂台上。美国大片在中国的引进史,快20年了,此间引进的数十部影片,尽管不乏争议,但总体上可以说是叫座又叫好。相反,自《英雄》面世以来,中国大片在近十年的历程中,也有十数部大片上线公映,然而,这些大片在本土的遭遇,却远不如舶来的美国影片“幸运”。这些电影国货,如果不是票房惨淡而“明珠暗投”了,就是逃不出“叫座不叫好”的厄运。
为什么仍然是洋大片走俏,土大片受气呢?是国内观众媚洋的心态过重吗?不是。看美国大片,包括刚下线的这部“灾难片”《2012》,观众会看到,无论题材是现实还是神幻,也无论场景是惨烈恐怖还是幽美烂漫,美国导演都会把人性的开掘、情爱的抒写和理想的提升作为影片的灵魂直观地传达给观众。这就是美国大片票房口碑双赢的奥秘。然而,在国产大片中,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国产大片导演对电影摄制艺术越来越娴熟精湛,影像音响的特技打造已可与美国老师一比了,但日益奇特惊人的中国大片却总是“雷人不感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大片缺少人性的光亮和大爱情怀,准确讲,就是中国大片没有给这些叫座的大片灌注人性美的灵魂,因此,不能得到观众叫好。 (博讯 boxun.com)
与美国大片相比,中国大片缺什么?中国大片不缺技术,缺灵魂。这一致命的缺陷,可分析为三个方面:
一缺爱心
些年,国产大片的票房拉动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为什么到电影院花钱买票看的观众,最普遍的观影经验常常是笑着进去骂着出来?原因就在于,不是这些电影不好看,而是它们没有表现起码的爱心。
在国产大片中,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表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冷血人格。比如《英雄》中的四个主角,无名、残剑、飞雪和秦王,在冷血无情上是不分敌我的。这种冷血无情是实实在在,“牢不可破”的,相比之下,他们之间的国仇家恨却是抽象空洞的。在这部声势夸张的“英雄”大片中,因为一个空洞的“天下 ”概念,导演不仅让残剑背弃生死恋人飞雪,也让他惨死在飞雪的剑下。当然,还是这个“天下”概念,让“英雄”无名在秦王面前不仅背信弃义向国敌秦王致敬,而且慷慨接受“天下英雄”秦王赐死。
然而,大片导演们的“艺术雄心”不止于要展示极端的冷血,而且要将这种冷血“创意”为无所不在的“人性恶毒”。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无极》中,因为主要人物都被定性为“恶人”,所以,他们就连空洞的概念都不要了,而是以赤裸裸的冷血和变态的残暴表演“人性的撕杀”,花样翻新,无所不用其极。在这些大片中,不仅充斥着令人发指的暴力血腥景象,而且这些景象因为导演极端地冷血而被高度地审美化和作特技炫耀。在作为“六十周年大庆”献礼片的《风声》中,把抗日战争中的敌下抵抗演绎为令人发指的刑法联赛,作为中医传统器械的银针,被有“独特创意”的导演设计为贯穿全片的“灵魂道具”,导演不厌其烦而且洋洋得意地在受刑者赤裸的肉身上展示着这个“创意”带给观众的惊悚、恶毒、猥亵。导演们一方面是向自己的想象力挑战,另一方面也是向观众的人性底线和生理承受力挑战。
这些大片导演,因为缺少爱心,只能把电影展示为人性地狱,对于他们,仁爱天堂如果不是不存在的,就是必须被彻底毁灭的。正因为不能深入发扬我们民族生命中的深刻的强力和爱心,这些导演们就只能靠玩浮华奢靡的场景和极端阴暗的人格作噱头,招徕观众。他们既不能直面人性的缺陷,也无力张扬人性的大美,他们只能给观众“狠毒”――他们所能臆造设计出来的最阴暗、怪诞的恶。对于这些只能靠贩卖“恶”拉动票房的大片,观众不骂着出来,还能笑着出来?
然而,我们再看看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勇敢的心》、《阿甘正传》和《王者归来》、《金刚》,哪一部不是在毁灭与生存交际的极端情景中把人生的深刻美好和心灵的至爱真情发挥到淋漓尽致而震撼人心?
二缺格调
中国大片与美国大片相比的另一缺失就是格调。纵览这些年的中美大片,论玩场面、玩心跳中国导演当可与美国老师一比高下;但讲意蕴、讲格调前者与后者相差之远,不可以道里计。
讲中国大片缺格调,因为它们的导演永远用向下看的眼光打量世界,捕捉景物。在中国大片中,除了《英雄》和《无极》中无节制地使用了一些仰角长境头外,主导影片的镜头都是带着高度压抑而阴暗色调的俯视镜头。国产大片导演偏爱用俯视镜头展示施暴和行刑的场景,这不仅神圣化暴行――将它们表现为自天而降的绝对之物,而且猥亵羞辱受害者的生命和人格。在《夜宴》中,那出堪称“经典”的“杖刑”戏,被导演设置在一个地下坑道中,在俯拍的镜头下――也就是在弑王篡位的新王的淫威俯视的目光下,“美轮美奂”的大杖鞭笞如鱼戏水般嬉戏着故王老臣,使这年迈的忠臣的身躯如着魔的泥鳅一样起落翻滚。在《风声》中,地下党吴大队长在被施以漫长的“针刑”时,俯视的镜头持续把吴大队长被俯拍压缩的身躯如变形的侏儒一样投入观众的眼中。面对那些如幽灵一样猥亵扎入皮肉的无数银针,这个身躯不仅是卑微无能的,而且因为这卑微无能而令人从肌骨中发出寒憷和厌恶。与之相比,我们看看在《勇敢的心》中,导演是如何精心细致地压低机位用连续的仰视镜头维护受刑的华莱士的身体和心灵的尊严,塑造这个英雄生命的伟大的。
因为缺少格调,国产大片导演不懂得对人物个体生命的尊重,因此,在他们的电影中,人物形象是空洞抽象的,甚至糊糊不清的。在已有的十多部国产大片中,有哪一个形象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真正有质地的形象感?在《英雄》中,立在巨大的宫门下束手等候处死的无名的死在观众心中留下的只是一个毫无内容的姿式;看到那比魔幻电影更夸张的万箭齐发的炫丽场面,观众为之震撼的是导演赋予暴君秦王的霸王淫威,而非英雄无名的生之伟大和死之慷慨。但是,在《勇敢的心》中,华莱士之死之所以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刻骨铭心的震撼,原因在于导演用电影语言细致而悲壮地揭示了受刑的华莱士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的坚韧――他的生命和人格都因为真实的受难而上升到英雄伟大的人性高度。本来,场景是为人物的活动服务的,场景的壮大华丽,应当成为英雄或主角的伟大人生的衬托。我们看《王者归来》、《勇敢的心》和《金刚》,我们都在那些在广阔天地之际的宏大场景中感受到英雄生命光辉的灿烂照耀。但是,在《英雄》、《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些超级浩大奢靡的场景是导演要展示的真正主角,而人物则变成了随时被集体毁灭的可怜的道具。
中国大片缺少格调,还表现在电影叙事与人物存在的背离:电影情节不是围绕人物的活动而展开的;相反,人物成为电影情节的摆设,导演的用心不在于塑造人物而在于设置迷宫一样的情节。因此我们看到,在国产大片中,主要人物往往是没爹没妈、横空出世的“电影孤儿”,导演将他们象棋子一样摆设在情节中。人物脉络的单一抽象,不仅使人物本身形象单薄空洞,而且也导致影片叙事平面抽象,缺乏深度和真实感。
在叙事能力方面,国产大片导演普遍表现了“一根筯”的思维模式,他们没有超越的艺术精神,不能做逆向思维,一味求新求奇求大求怪,而不会平淡中出神奇、凡俗中见高雅。因此,国产大片导演常常故弄玄虚而又漏洞百出,暴露了叙事能力的极度软弱。在《风声》中,不到10个人物,导演都不能通过电影语言把故事讲清楚,不得不在片尾借吴大队长的口来讲解剧情,导演的叙事能力连传统说书人都不如。与之相比,美国大片《2012》的人物数十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也有近二十个,但是全片180分钟的叙事把“拯救人类”和“拯救家庭”两条线索纵横穿插,收放自如,给人以既丰富浩荡,又清晰明亮之感。
三缺文化
缺爱心、缺格调,更整体地讲,就是缺文化。从奥斯卡获奖影片来看,大片与普通商业娱乐片的不同在于它们的共通特征是高度艺术地呈现了当代社会的文化认知,向观众传达出一种人类社会的光明维度,并带领观众展望和追求更美好的社会和人生。大片在当代生活中承担着传统神话的提升世界价值的功能。美国大片《金刚》,在文明与自然的两极冲突中,把生活世界中被文明或教养忽视的那种原始而根本的自然之爱呈现给了观众;《卧虎藏龙》之所以获得奥斯卡奖,就在于它融合了孕育于道家观念的对自然的深沉敬意和现代人文精神对现实人生的严肃珍惜。反观近年最具票房的几部国产大片,它们的导演在极尽鬼怪暴戾之能事时,可曾向观众传达他们对文明的透视和对自然的敬意?
《集结号》和《阿甘正传》是两部情节相似的电影,两片都是前半部展示残酷的战争场面,后半部表现人们应对充满创伤的战后生活。《集结号》前半部分对战争的描写,非常类似《阿甘正传》,后半部分谷子地固执地为47位死难弟兄“讨说法”的情节则完全重演了《秋菊打官司》。《集结号》曾被誉为是中国主流大片的优秀代表作,但是它通过谷子地向观众表达的只是这一个主题:告慰死者和安抚生者的唯一途径就是“组织给予烈士正名”,即给予牺牲者一个“公平”的说法。《阿甘正传》的主题是医治战争创伤,它通过阿甘这个质朴诚实的越战退伍军人信守诺言、艰苦创业和热爱家庭等品质的展示,刻画了美国军人如何坚强地修复自己的心灵创伤,将美国式的自我奋斗精神再度弘扬,给人以振奋的力量。两相比较,我们看到《集结号》不仅起点和立意很低,而且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因此,虽然导演设置了多处煽情的场面,借观众本能的同情“催泪”,但看完影片,观众并不能得到真正的感动和启迪。
缺少文化,对社会人生不能做深入的探索和领悟,没有精神提升的力量,国产大片导演就只能靠玩狠毒怪异和极力打造场景奇观取胜。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三部大片中,导演一再炫耀其“人海战术”和“野蛮垦荒”的场景特技,无节制地制造暴戾血腥的超级场景,展示着末世般的毁灭意志。
《拯救大兵瑞恩》、《金刚》、《王者归来》和《2012》都展现了毁灭性的灾难,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魔难。但是美国大片的魅力正在于,它在“将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同时,从毁灭中锻炼和提升出人性最光辉的爱与美,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导演对世界人生的珍惜、关爱和理想;而国产大片只能将一切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毫无禁忌、毫无悲悯、毫无敬畏的毁灭游戏和演示。
自2001年的《英雄》以来,中国大片已走过近10年历程,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中国观众都会期待它发展为提升我们文化和心灵的优秀艺术。中国大片在根本上缺少爱心、缺少格调、缺少优秀文明的文化内涵。中国大片要摆脱“叫座不叫好”的厄运,就要从玩技术、玩阴暗、玩噱头的误区中跳出来,赋予影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大爱情怀。我们真诚期待着。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