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政策退出主要取决于未来国内经济增长态势、通膨预期及通胀变化情况,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情况和宽松政策退出时机等几大因素,其中最具有风向标的是通膨变化情况,也就是 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走势。
香港《大公报》报导,刘满平表示,今年底 CPI 同比增幅实现正增长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明年新涨价因素将比今年多,加上翘尾因素由负转正影响,全年 CPI 将重回上升轨道。
他预计,明年 CPI 高点可能出现在 7 月份前后,峰值将超过 3.5% ,超过传统的物价温和上涨的范围。因此,这一时间段属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间窗口。
刘满平说,从当前全球范围看,刺激政策退出时机还未到,因为复苏仍不平衡,尚有赖于刺激政策支持,高失业率尤为令人担忧。尽管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但很大程度上是靠政府投资拉动的,民间投资和社会消费还没有被完全带动起来。
而从退出的基本条件看,目前除局部存在瓶颈约束之外,大部分工业品和消费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增长导致实体经济出现全面高通膨的可能性不大,对此毋须过度担心。
但刘满平同时指出,虽然刺激政策目前还不能全面退出,如果再继续实行的话,将会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出于对经济结构进一步向坏以及通胀压力加剧的担忧,政府倾向于降低刺激力度。
另一方面,经济内在活力缺失和保就业的压力,又使得政府不敢在刺激力度上有所放松。因此,未来在财政和货币规模的拿捏上,需要精准到位,过多可能会引发投资过热,进而诱发通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专家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