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禁摩"
到台湾的第一个早晨,是被摩托车的噪音叫醒的。拉开窗帘,不远处是一个十字路口,数十上百辆摩托黑压压地停在人行道后面,骑士们都戴着安全头盔,绿灯一亮,一拧把手,齐齐向前射去,马达声震耳欲聋。台北称摩托为"机车",其数量之多几乎赶得上大陆的自行车,且速度极快,与其他车辆并驾齐驱,毫不谦让。
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广州刚刚通过"禁摩令"--"禁摩"似乎成了城市发展和进步的象征,可是台北的摩托居然如此"猖狂"。我向同行的台湾学者、台湾大学的杜教授介绍了大陆的禁摩情况,并问台北市有没有考虑禁掉?
杜教授很惊讶,他说,这怎么可以,这是人民的行路权啊!机车是有很多缺点,噪音大,不安全,污染重。但是,它方便,占道少,价格低廉。你考虑过没有,使用机车的都是什么人?主要是中低收入者。仅凭这一点它就不能被禁掉。因为制定公共政策,要优先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你都禁掉了,他们买不起汽车,怎么办?
物价的高与低
台北的物价很贵。一"粒"普通的富士苹果30台币,约合人民币7元。芒果一"粒"60元,人民币15元。为了保护果农的利益,这个水果大省的水果可一点也不便宜。
至于其他日用商品的价格,也基本是大陆的三倍左右。一瓶纯净水25台币,约合人民币6元。书更是贵得离谱,我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人民币28元,台湾版的价格是480台币,换成人民币是120元。
可是也有一些价格比大陆便宜,比如风景区和博物馆的门票。开完会,政治大学的曾教授驱车带我们去野柳地质公园玩。这里是一片风蚀海岸,处处是磨菇石,风景优美,景观独特,差可比拟为大陆的石林,票价40台币,约合人民币10元。
风景区和博物馆,是属于所有国民的"公共产品",应该惠及全体国民,特别是其中的"弱势群体"。相比之下,祖国--大陆大部分风景区和博物馆的门票,对农民、下岗工人及其他城市低收入者来说,是否太高了些?
为什么台湾的穷人可以享用这些"公共产品"呢?原因很简单,在台湾,一个人再穷,他也和那些亿万富翁一样,拥有一张选票。
火车站的东西和外面同等价格
在野柳地质公园游玩,印象最深的是偌大个风景区,居然没有一个卖旅游纪念品的摊子,也没有一个流动小贩。没有人向你兜售纪念品,没有人拉你照像,纠缠你骑沙地摩托车......你所看到的,只有清可见底的海水,天工造化的奇石;你能听到的,只有天风、海涛。整个海滩安静惬意。
三月六日,我乘火车从台北去高雄。去火车站前,我背着沉重的大包,先去超市买了水,又到街上买了"便当"(盒饭)。按照我的经验,这些东西进了车站就要翻倍。等到了车站,我惊讶地发现,站内的物价居然一点也不比超市贵。上了车,巡回手推车上的"便当"也和外面同价。我平生第一次知道,原来火车站里的东西,是可以和外面一样价格的。
和气生财
因为被摩托车吵醒,我去找招待所的管理员,一个五十多岁的很瘦的女人。她检查了一下我的房间,发现上面有一个小窗没有关严。她奋勇地踩着桌子椅子上去关好,然后不停地对我说对不起对不起。
第二天早上,她特意跑到我的房间来问昨晚休息得怎么样,我说很好,她冷不防地给我鞠了个九十度的躬,连声说,谢谢您!昨天实在对不起了!
以后每天遇到我,她都会问我休息得怎么样,然后给我鞠上一躬,弄得我十分地不适应。
台北的大部分商家,从商场到小吃摊,在接到付款后都会向你道声谢谢。找你零钱时,许多人都是用双手奉还。
在台湾宾馆住宿,退房的时候,是没有"查房"这一环节的。
传统节日
这次去台湾,我留心的一个重点是观察"传统文化"在台湾的留存情况。
三月四日是元宵节,这一天,台北街头非常热闹。台北市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灯会,许多文艺团体上街表演。当天中午,我们在野柳遇到"迎神轿"活动。在地质公园参观时,恰好遇上当地渔民举行"开渔仪式",十数艘渔船在海面上兜着圈子,不停燃放烟花爆竹,以祈祷今年渔业丰收。在台湾,清明、端午、中秋,都会放假一天,传统节日的味道很浓。
台湾的"温良恭俭让"应该是我们传统的一部分。在大陆,我走访过一些原本文化发达,因交通形势改变而衰落的小乡镇。比如以前的西塘、乌镇,福建的永定,山西的小县城。这些地方的人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待人和气,温文有礼。到了台湾,感觉也是如此。
1952年,从大陆溃退台 岛后的国民党,把"保卫中国文化","实行民主宪政","平均社会财富"作为所谓"复兴基地"建设的工作重点。其中,"保卫中国文化",又因为扫除台湾岛上日式教育文化遗存的需要而愈为台当局所重视。当然,这一切者是在"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专制/政体下实施。民进党执政后,学校教育中"中华文化"的内容有所减少,但还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我曾经专程查阅过台湾的中小学教材,一、二、三册是伦语选读,四、五册是孟子选读,第六册则是大学、中庸讲读。这一套书,基本上涵盖了"四书"的主要内容。
"开庙如开店"
传统文化留存的另一个重要表征,是"迷信盛行"。台湾的电视台有一百多家。节目形形色色,无所不有。跳到一个频道,叫山水台。节目名"奇门遁甲断天机"。一位女观众打电话进来,说自己的老公有了外遇,怎么办?屏幕上的"老师"说,那你就要"斩桃花","造合和"。 又跳到另一个台,主持人正在那里大谈风水......
第二天开会时,我和台大一位副教授聊起这个话题。我说你信风水吗?他说,我信。风水里其实包含着很多道理的,不过你要深入研究,才能有心得。电视上许多是胡说八道的。后来到哲学系二楼,参观他们的研究室。在公用书架上,插满了《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新紫微斗数》、《新手相术》之类的书。在"无神论"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看着这些书名,总有些惊心动魄之感。
台大的那位副教授说,台湾佛与道两家特别流行。信佛的人,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而信基督教的人,不过百分之三。
在台湾的行程中,寺庙是最频繁出现的景观。几乎每个镇上都会有一座大庙。在台北市的低收入者聚居区,"开庙如开店",庙堂和商店一样,开在门市里,招牌上写着"姜王庙"、"王母娘娘庙"、"同玄宫"......这些庙,现在许多演变成了非法敛财的地方。
电 视 政 治
接触时间一长,你会感觉到台湾人身上的优越感。他们的优越感,不是建立在经济上。他们知道大陆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台湾。几乎每一个台湾朋友在和你聊天时都会问:怎么样?看到电视上打嘴仗了吧!台湾人就是这样,什么事都可以批评。
台大教授说:"台湾/政治对社会的影响力其实是很有限的,比如,政治是管不到大学的。政/府只负责给大学拔款,别的,什么都管不着。在台湾,一流的人才都不在政/界,而是在商界和学界。其实,一个正常的社会,学者只要做好学问,商人只要做好生意,其他的都不用他关心。"他的声音里透着某种自豪。
在其他场合,台湾人都是那么"温良恭俭让",女人说话嗲兮兮,男人有点娘娘腔,文明得有些"文弱"。只有在有关政治的论坛上,火药味十足。
台湾的电视乏善可陈。那些滥得不行的综艺类节目对大陆人来讲一点也不新鲜。因此每晚只好锁定在政治类的节目上,听台湾人在电视上唇枪舌剑。
好在这样的节目不少。在台湾的那几天,正好赶上"中正纪念堂"改名。四五个频道长篇大论地讨论这个话题。请的来宾中,四分之三的人都是反对改名的,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支持。反对派呈一面倒的压倒之势,对在坐的民进党政策会副执行长极尽嘻怒笑骂之能事。这位副执行长连话都抢不到,十分可怜。好容易抢到发言机会,他说,要把"蒋庙"改掉,是因为这是一座象征"威/权/政治"的建筑,建筑理念充满专制精神。
旁边的一位民意代表马上拦住说:"胡说!现在的‘总统府'不也是威权政治的建筑吗?要知道,那是日本总督府啊,为什么陈水扁还住在那里......"
那个戴眼镜的民进党说:"所有这些威权/时期的建筑,都应该改名。因此,党内的主流意见,是迁都,迁到中南部去......"
民意代表又打断他:"纯粹放屁!迁都?迁到中南部?这明显是为了选举。中南部是你们的票仓,你们提出这个建议,不过是为了讨中南部的好......"
看台湾的政治类节目,一言以敝之,就是"百无禁忌",谈什么都可以,怎么谈都可以。越是老百姓,越是民意代表,越是要骂人。越出惊人之言,就越受欢迎。
从长时间的威权/统/治下解脱出来,物极必反的"反威权"心态正盛。长时间不许开口后,"嘴瘾"现在正浓。这也是台湾议会打架风盛行,"政治乱象"不断的一个原因吧。
"台湾式民主"
在台北,我遇到的学者对陈水扁都没有好感。人们普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权力狂,为了谋取选票不择手段。
不过,在高雄,到火车站接我的司机却激烈地为陈水扁辩护。这位司机说,所谓陈水扁的贪腐案,性质和马英九的特支费案是一样的,都是制度上出的问题。这些特别经费,大家原来都误以为是津贴性质的,所以才会用于个人消费上。谈到礼券案,他说,礼尚往来嘛,朋友要送陈淑真东西,又不知道她喜欢什么,就送些礼券啦。
似乎陈水扁毫无过错,所有的问题,都是环境和他人造成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深绿"的典型心态。台湾的政治地图是"北蓝南绿"。收入高、教育高的人集中于北部,他们认为国民党是一个有执/政经验的成熟大党,而民进党从上层到下层,素质都很差,除了搞选/举,一无所能。一位教授曾这样和我说:"陈水扁,不过就是一个本科生嘛!""两低一高"(注:"年龄高,学历低,收入低")的农民、"本省人",南部居多。他们是民进党的主要支持者。
政大的一位教授曾不屑地说:"民进党/执/政这么些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受伤害的就是支持民进党/的人。可是,他们还是听信陈水扁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没长脑子,没有分辨利害的理性。"
民进党搞民粹主义、族群分裂,尽显民/主的弱点与漏洞,这是我接触的台湾学者对台湾式民主的普遍看法。谁掌握了用意识形态迷惑老百姓的技巧,谁就可以获胜。他们说,这种让人无可奈何的"台湾式的民主"让他们对政治不想过问。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也认为,最坏的民主好过最好的专制。毕竟,一切都被放在了阳光下。他们相信,台湾人交了学费后,总会明白过来。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的运作,是要付出时间和代价的。
出乎我意料的是,台湾的学者大多数对以清廉自持的马英九也没有什么好感。政大的那位教授就说,马英九才具平平。如果做一个大学教授,或者一个律师,会做得很好。可是搞政治,他缺乏魄力,也缺乏手腕。台湾需要的是蒋经国那样有大心胸的领导人。至于王金平,只不过是一个政客,而不是政治家。
另一位学者则说得更极端。他说,国民党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气息的政党,他们的领导人要靠上一代提拔。马英九就是这样被提拔上来的。这样一个政党,是期待圣人贤王的,马英九就是要做这样的道德领袖。其实,一个民/主社会,是不需要道德领袖的。谁也不可能做一个完人。
"为什么不统一"
从台北开车出来,不到半小时,就来到了台湾海峡。大海波涛不定,海风挟来浓重的海腥味。曾教授指着西北方向说,那里就是福建。极目远眺,似乎可以看到些什么,当然,这一定是错觉。
从台北出发,只需要四个小时,就到了台湾最南端。站到高雄港边,眼前仍然是一片无边无际动荡不定的浩瀚苍茫。在台湾这片土地上,你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孤独感。这片纺缍状的岛屿,太狭小,太孤单。
每一个大陆人和台湾人坐到一起,不可避免地谈到一个话题:"统一,还是分裂"。
辅仁大学的一位学者,自称站在"理性"的立场上,对"大陆观点"和"民进党观点"各打五十大板。他说,统一还是分裂,要从"利益"这个角度出发。大陆人往往认为,统一是先天地不需论证地"好"。民进党人则认为,"独立"代表了"正义"、"真理"、"进步"。台湾人考虑问题是现实的。让他们选择统一还是分裂,他们只会有一个考量标准,那就是对自己有没有利。统一了,大陆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将更方便、更顺畅地为台湾人所用,两岸交往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唯一的阻碍,是政治。台湾人的政治理念和大陆差别太大了。台湾人认为,民主/政治才是可以信赖的,其他政治类型的不稳定性太多。
在高雄,我和那位支持民进党的司机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他的看法居然与辅大的教授基本一致。他说,用屁股想都会知道,大陆那么大,如果政治再民主了,对台湾当然有吸引力,为什么不统一?毕竟,我们的祖宗都是从大陆来的啊!
要统一台湾什么呀?
首先,对待台湾不能用"收复"之字眼,因为他没有被外国占领,仍然是中国人的领土。
其次,对台湾不能用"统一"之字眼。因为"统一"的内容是什么?
政权吗?从法理上讲台湾的政/权是属于人民的(现实中也是),大陆的也是属于人民,那么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同属"人民"而这个人民又都是中国人民就不存在统一不统一的问题。 政/府吗?清王朝的家天下可以这么说,因为郑经在清王朝外又建了个朝庭,不属于爱新觉罗氏的朝庭,要统一。但现在呢?要统一于谁呢?或者说台湾与大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才算是统一呢?
个人认为大陆和台湾要统一的是制度,当然不可能由台湾改向大陆的制度,因为他们现在的比大陆优秀,那么只能依赖大陆的政治进步了,所以统一台湾,要看大陆的改革,而非台湾"回归"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离开。
基于当今中国的国情,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保持现状。
可是保持现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台湾如何定位?以什么身份开展与其它国家的交流交往?台湾的民选政/府以什么名义在国际中为台湾人民谋利?至少我们不能单方面的站在大陆的立场上用死死的规则把台湾限死,这样既违背了统一的初衷-----国家利益(台湾的利益当然也属于国家利益)又使得台湾的民意对大陆不悦。
怎样在一中框架内给台湾足够的生存空间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当务之急,也是需要大智慧大心胸的。
另外,相比"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字眼个人更喜欢"民主社会主义"(尽管两都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矛盾),"科学社会主义"经常成为既得利益集团利用的工具来掩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民主!而既得利益集团的做法不仅是直接损伤国家利益,更主要的是限制了政治的改革,而政治的改革又关系到整个民族从内政到外交的所有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台湾问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你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