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打的”雷人趣事

 

出国在外的朋友都知道,身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很多时候出行是一个大麻烦。虽然各国的交通费用不等,但是想要坐出租车在陌生城市办事,相对高昂的打车费总难免令人"心惊肉跳"。不过有句话说的好"该出手时就出手"嘛,在陌生的国度里打出租不仅能提高办事效率,其实更是一种人生体验与乐趣。当然,如果在打车过程中有被宰过,不知那一份酸楚的记忆在许多年以后会冰释消融吗?还是忘掉烦恼与忧愁,来看看各国打出车的趣味之处。

美国:宾馆叫车"姗姗来迟"

在美国第一次坐出租车的朋友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与国内招手就可以方便打到出租车不同,在美国打车你想在街上招手就上车,绝对不是容易之事。记得我第一次在美国打出租车是从洛杉矶的好莱坞影城附近一家酒店离开去机场。我到前台问服务员怎样能叫到出租车,服务员果真不含糊,拿起电话就拨通号码叫了一辆,然后告诉我5-10分钟车就会到。于是我焦急地坐在门口等车,晚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大概算了一下此刻距服务员打完叫车电话已经过去了半小时!当我焦急的询问:"So, the taxi sill didn't come?" 她比我还急,赶忙又打了一通电话,还投诉说,她和客人都在门口等,这一次,没出5分钟,taxi来了。

英国:打车昂贵司机说俚语

游走在充满英伦风情的国度虽然惬意十足,但是要想打车出行,交通成本非常昂贵。如果想去参观离自己住处较远的展览,选择坐出租车出行更是"奢侈"。但是这却未曾打消来自世界各地游人的兴致。在英国出租车内大多有乘客,拦空车也非易事。最方便省时的办法就是自己打电话给出租车公司叫车。出租车公司接到电话后很快就会派车过来接乘客,而且坐在车里的感觉非常舒适,可能暂时短暂的享受能忘却价格不菲的顾虑。但是,在英国打车的价格却毫不留情,起步价折算成人民币30元之后每公里折合大约人民币也35元的情形不在话下。正当坐车人"余惊未定"时,另外一件麻烦事找上来了!伦敦的哥很多都说英国俚语,外国人很难做到用标准化的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因此,想要在英国打车除了要练就"镇定自若"的本领,还要准备好便于与的哥交流的纸和笔。

俄罗斯:打车司机"不计较"

算起来在俄罗斯坐出租车是件愉快的事。打辆车逛着俄罗斯特有的欧洲风情街,玩的一起兴起,竟忘记口袋中钱已不多了。如果此时出租车司机的表针上已经超出你承受的范围,那该如何是好呢?不要急,只要你身上还有伏特加酒,喜欢喝酒的俄罗斯的哥是不会与你计较的。下车时只要和那位司机简单交流了几句,然后拿出身上带的伏特加,的哥会立刻面露喜色收下酒呼啸而去。当然了,俄罗斯的哥上班时间是不喝酒的,而外地游客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否则最好带足钱打的!

法国:坐车勿坐"狗座"

法国在世界一向有"狗的天堂"之称,去过法国的朋友普遍都人有一些打车尴尬经历。乘客在上车时,司机会友情式的用法语提示车内前座设有狗座。但如若自己的法语不佳可就要小心了。司机可能会迫于无奈地将乘客拉到后座,这一反常举动一定要理解,仔细坐稳其实就会发现,汽车前座上标有宠物狗的标志。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去一个陌生城市或陌生国度,了解当地社会的文化习俗有多重要。

阿根廷:"打的"愿坐后排

在阿根廷"打的",除非后排人坐满了,否则他们宁肯挤在后面也不肯前排就坐。这倒不是乘车者考虑安全因素,也不是同伴"打的"不愿付车费,而是在他们的意识中,坐在出租车司机旁边是件丢面子的事。

沙特:坐在车里不许笑

在沙特阿拉伯不少地区,笑被看做是不友好的象征,是一种奇耻大辱。在沙特"打的"时,人们个个都板着面孔,不见任何笑意,在出租车上遇到亲朋好友只是轻声问安,不露一丝笑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