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专访一战华工后裔张瑞哈先生(组图)

不应被忘却的历史

 2009-11-13 08:5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看中国记者晨光法国报道】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欧洲各国都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曾有十几万中国劳工默默无闻地参与一次大战的后勤工作,更有数千名华工客死他乡。


年轻时代的张长松和法国女孩路易斯 


张瑞哈先生(Gerard Tchang)和妻子 

为了不让这段历史被遗忘,看中国记者采访了张瑞哈先生(Gerard Tchang)。张先生的先父张长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和十几万中国劳工一起来到法国,参与法国军队的后勤工作,并被送往前线。战后他和法国姑娘路易斯结婚,并在法国安家立业。

每天收入2.5法郎


来到欧洲西部战线的中国劳工 

张先生说,他的父亲是江苏清江人。1917年被法国招募为劳工来到法国,合同期是5年。他在巴黎西北郊的Conflans Saint Honorine河港码头工作,参加为法国东部皮卡第(Picardie)前线部队提供给养的任务。和当时英国集中军事管理华工的做法不同,法国雇佣的中国劳工被分派在全法各地需要军事后勤工作的地方,所以和当地人有比较多的接触。当时他的父亲学会了法语的听说,但不会读写。合同规定华工每天的薪水是5法郎,但扣去食宿费、服装费、工伤保险费后,拿到手的就只剩2.5法郎。

根据张先生获得的一封信件,1918年法国军队的司令要求派遣1000名中国劳工到东部前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父亲被派遣到东部前线拉马恩省(la Marne)的Suippes镇工作,帮助法国部队挖掘战壕、搬运和掩埋尸体、排除地雷、运送炮弹等。在前线每天拿到手的实际收入被提高到3.5法郎,这是部队里的最低标准。

和法国姑娘路易斯的跨国婚姻

战后的1920年,张长松来到法国中部涅安夫(Nièvre)省的一家修理军事设施的军工厂工作。在这个时候,他邂逅了法国女孩路易斯,他们双双坠入爱河并结婚。是爱情的力量使张长松想留在法国,由于他有军工厂的工作,获得了继续在法国居留的权利。1923年,他申请到拉马士(La machine)的煤矿工作,当时在那里工作的还有30多位中国劳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47岁的张长松和儿子罗杰一起奔赴阿尔萨斯前线参加抗德游击队。张长松先生由于参加了两次大战,获得法国国防部颁发的两块法国纪念奖章(Médaille commémorative française)。

张长松和路易斯生育了13个孩子,目前有10名在世子女,分别居住在法国、美国和加拿大。根据张瑞哈先生的回忆,他的父亲非常勤劳,从煤矿退休后由于还有三个孩子要抚养,又参加公路维护工作。

虽然常居法国,张长松先生对中国一直很怀念,时常想回国看看,但一直没能成行。他晚年在法国拉马士,当时该市的其他中国劳工,要么回国,要么过世,周围已经没有中国人了。家里人也都说法语,没有人可以说中国话,但他在睡午觉梦呓时,家人听到他说的还是中文。

华工成为第一批大规模移居法国的华人

并不是所有中国劳工都像张长松先生那样幸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有14万华工来到英法两国,从事军队后勤工作,有的工作条件很艰苦。一部分华工被送上了战场,直接在德军的炮火和轰炸下从事挖战壕、搬尸体等工作。几年中,大约有6000名中国劳工死于疾病、敌人的攻击或者恶劣的医疗条件。

在法国北部Nolette和Noyelles的英军公墓里,各有800多座华人墓碑。

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北洋政府为了提高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积极协助协约国中的英、法、美、俄在中国招募劳工,参与军队后勤工作。
在劳工行列中虽然混有学生、失业的普通公务员和有低文凭的人出现,但被英国人和法国人运送到法国的中国劳工大部分都来自贫穷的农民家庭,特别是来自山东农村的贫困家庭。5年的长期合同和每天稳定的收入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
到达西线战场的中国劳工,有9.5万人被分配到英国军队,3.5万人分在法国军队,1万人为刚刚参战的美军服务。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战地后勤,比如维修道路、营房,挖掘战壕,装卸弹药,救护伤员,掩埋尸体,也包括进入英法工厂服务。当时中国劳工仅仅被视为廉价劳动力,他们是被人歧视的苦力,甚至不允许随便离开营地。

1917年8月中国政府正式对德宣战后,这些华工被大批送往前线,部分华工加入法军,直接参加战斗。

当时法国社会党人马里尤斯•穆泰(Marius Moutet)说:"在这段历史中值得被牢记的就是中国政府明确想要积极参战的良好意愿,而这场战争是关系到法国自身存亡与否的。这种参与是非常珍贵的。数以千计的中国人在我们的工厂中工作,使得我们可以在军队中雇佣同样数量的法国工人。"

1919年战后,华工被陆续遣返回国,但实际上回到中国的只有11万人,很多人回到中国后和以前一样贫困。另有3000多华工因找到其它工作或和法国人结婚而在法国定居,成为第一批大规模移居法国的华人。

1998年,法国政府在巴黎13区中国城内竖立了一座"中国劳工纪念碑",碑文用中、法两国文字镌刻着:"公元1916年到1918年,14万华工在法国参加盟军抗战工作,有近万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抗战胜利后,其中3000人从此定居法国,在巴黎、里昂车站附近形成第一个华人社团。"

1919年参加凡尔赛和会的中国代表,根据中国劳工在战争中对协约国方所作出的贡献,希望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代表提出了收回被德军强占的山东半岛、取消日本强加给中国的《二十一条》等要求,但遭到拒绝。凡尔赛和会的结果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抗议,从而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
 
帮助华工后代赴法扫墓

去年张瑞哈先生到中国威海参加国际中国劳工论坛会,遇到很多在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的后代,其中有些人很想来法国祖先的坟上扫墓。

回到法国后,张先生写了封信给法国政府要员,希望能让中国劳工后代在2008年一战停战日之际,到法国来为祖先扫墓。两周后,法国外交部和张先生取得联系。
在法国外交部的帮助下,这些后代很快获得了签证,并于去年停战日之际来到法国,找到了位于法国北部的祖先墓地。

然而并不是所有捐躯法国的华工的后代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能够来到法国找到祖先墓碑,而且很多墓碑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号码。

目前,张瑞哈先生已经退休,他开始逐渐地整理有关他父亲和一战华工的历史资料,为的是不让子孙忘记这段历史。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