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们的敬老院?---上海闸北塘南村强迁民生敬老院事件深入报道
一个人如果有一天遇到这种情况:一个人突然冲到你家,说要拆你的房子,把你撵出去睡大街,你肯吗?你会怎么做?如果是我,我就扁他!
一群长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正过着平静而舒适的日子。他们也许是健康的老人,也许是孤寡老人,甚至可能是全瘫老或者智障老人。外界的风云变换可能与他们无关,也不必关心什么政治变动之类的"大事",他们的要求很低,只要安心的颐养天年。
这个时候他们突然被告知,为自己挡风避雨的敬老院要被拆了,而且这个地方再没有第二家敬老院可去。这个消息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他们来说,无疑是平地一惊雷,炸得人不知所措。望着敬老院残破的周边,老人们显得彷徨又无奈。
这个面临着巨大危机的敬老院叫做"民生敬老院",位于中国的标志性城市--上海市闸北区彭浦镇塘南村。这是一个全国首位经济产值百亿镇,人均分配为全国第一,但是却是上海市唯一没有镇办养老机构的。
所以这已经是这个地区唯一的敬老院,不过很快也将在当地政府规划的经济发展蓝图中彻底消失了。
民生敬老院的隔壁,这里曾经也是一家敬老院,因为"规划"已经被拆除了。
多数人看到这里就觉得很诧异,为什么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镇没有建养老机构,我们也很诧异,但是想想也就不奇怪了,因为敬老院这样无税收无经济效益的福利机构,除非国家强制性规定,谁也不会多建的,任何工厂、别墅、度假村给地方带来的经济效益,无疑都远远超过敬老院,有时养老机构甚至被视为经济发展的负担。这就是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地方政府加大对养老机构投入,不得随意解散养老院的原因了。
因此,经济越发达、土地越精贵的地区,往往就越不容易建立养老机构,可以说是一个难以平衡的抉择。不过照这里情况看来,经济效益的诱惑还是彻底胜利了老人的利益。
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比重在一步一步的加大,医学进步、生活条件优化都让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不过道理大家都懂,老人年轻的时候为社会国家也奋斗过,让他们安享晚年也是国家的义务。
上海是人口老龄化比例很高的城市,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门户网站上可以查到,上海市近几年制定的目标是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占本市户籍老年人口的3%。
2008年末,上海全市共有养老机构582家,床位8.06万张。床位数已占本市户籍老年人口的2.8%,接近上海制定"十一五"末达到"3%"的目标。原文件:
http://www.cnca.org.cn/default/iroot1000010001/4028e47d2018381a01201c4146540019.html)
作为上海的一部分,这个地区的床位比例是多少呢?当民生敬老院拆除以后,这个数值变成了"0"。那么没有敬老院了,这些老人要如何安置呢?到现在还是未知数。到这个敬老院面临拆迁为止,除了近期民政局部分"工作人员"联合治安联防围堵敬老院,以及为了逼迁而对敬老院硬件吹毛求疵的检查以外,镇领导从未真正地关怀、视察过这里老人的生活。
上次因为围堵被推倒在地,最后送120急救的老人胳膊折了。年轻人伤筋动骨还一百天呢,何况是老人,看了都觉得心寒。
敬老院的呼吁援助以及稳定老人情绪的横幅悬在宿舍外墙上。
看到这里,我们想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补充一点,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的是,"敬老院"这个名词并不是任何养老机构都适用,一般来说,城市里的养老机构大多叫做"某某老年活动中心""某某老年公寓""某某老年度假所"等等。并不是说想怎么喊怎么喊的,"敬老院"在大多城市被定位的是乡镇农村老人的赡养机构,是完全非盈利性质的,经营敬老院的负担也是很大的,可能不仅不赚钱,对于一些低保老人还要倒贴很多钞票,无论对哪一方负担都是存在的,不可否认。
但是不管情况如何,敬老院在农村的存在绝对是必要的,是不可或缺的福利机构,他担当着照顾很多需要护理、或者是缺乏精神交流的老人的责任。因此,每一个地方都应该重视这样的机构,无论是什么方式,每个老人都应该有安享晚年的权利。
毕竟,每个人都要老的。
http://news.sina.com.cn/s/2009-10-15/040618831582.s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上海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