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本年度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正式开始。来自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近40万展商在这个全世界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图书秀"上展示自己最新的作品和出版理念。作为主宾国的中国也在布置精美华丽的主题馆尽展中国悠久的文化史和近年来文化市场的飞速发展。就在主宾国官方代表团100多位作家代表中国展现"软实力"的同时,一些对北京政府持批评意见的所谓异议作家也通过他们的方式展现中国的另一面。德国之声记者综述如下。
参观者关注中国文化
10月14日早上10点整,在法兰克福书展论坛一展厅是本届书展主宾国中国主办的一场研讨活动,由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德国蒂森基金会共同主办,讨论主题为"全球一体化中文学的独创性和融合性"。主持和参与讨论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北大德语系的资深教授、中国作家以及德国汉学专家、作家和蒂森基金会的代表。一个小时的讨论内容主要围绕如何通过翻译文学作品,促进不同国家作家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即使深受另一种文化文学的影响,也同样不妨碍保持本国文学独创性等。也许是因为探讨的话题过于专业,因此台下旁听研讨的人远不如展馆里参观和拍照留念的人多。讨论没有过半,已有不少听众退席。
14日上午11点,在3号展厅一个不足20平米的展台前已经聚满了德国媒体的工作人员以及书展访客。这个展台就是德国笔会PEN的展台。德国笔会和独立中文笔会共同举办一个主题为"文学与权力"的讨论会。由于听众将展台及过道围得水泄不通,以至于讨论会主持人、独立中文笔会主席廖天琪女士也费了一番周折才走到主讲台前。参加讨论的嘉宾有中国异议作家、环保人士戴晴,撰写《民以何食为天》的周勍,以及旅英作家、刚刚完成新作《北京植物人》的马建。
中国作家戴晴
戴晴在讲话时开门见山地说:"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表达原本我想在我的故乡北京表达的话。开幕式上习近平说代表13亿中国人参加书展,我并不觉得我和我的一些作家朋友被他代表了,因为我们的书被禁止,我们出国受到限制。而习近平在讲话时只字不提中国的新闻管制,只字不提中国的书号还是由国家发放,只字不提被大家要求了多年的迟迟没有出台的新闻法和出版法,也只字不提赫尔塔•穆勒获诺贝尔文学奖。穆勒在作品中反专制。我倒觉得,穆勒代表我们的地方更多一些。"
正在德国为新书搜集素材的作家周勍更是明确指出:"现在在中国分成了'你们'和'我们',你要是不属于'我们'这派,那你就享受不了许多优厚的待遇,受不到重视和保护。"
周勍还讲述了他因为创作《民以何食为天》而在北京遭不明身份人士殴打受重伤,在警察局报案时,警察问他的第一句话是:"你是作协的么?"在得知周勍不是作协成员也不是任何官员时,警察说:"那就没办法了,你不是我们的人。"
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女士在讨论会结束后表示:"看到今天展台前挤了这么多媒体,我心里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表示德国公众非常注意到这个问题:中国作为主宾国财大气粗,可以做这样那样的事情。但是德国公众界也希望听到另一种声音,一种不被中国官方代表的声音。"
廖天琪同时以独立中文笔会会长的身份,明确要求中国政府释放刘晓波。廖天琪说,刘晓波只是做了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没有任何受到惩罚的理由。
法兰克福书展才开始第一天就似乎形成了两个中国展览阵营,双方都表现的自信而且有备而来。当然,所谓"两个中国"在此指的只是中国的两个或多个方面,并非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和台湾。但是,两岸议题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也确实有所体现。为了体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参展方特别设立了"台湾地区图书"展台,并且在每一本书上,(即使是科普性读物、装潢设计类书籍也不例外),贴上了一个醒目的绿色标签,上面注明:"本书中任何违反一个中国的立场和词句一律不予承认。"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法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