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特区精神日渐消散 官员养尊处优

珠海特区曾是大陆改革开放"风向标",如今珠海特区闯劲已不复当年。香港文汇报今天报导,珠海政府常年财力匮乏,新产业发展受到很大约束。珠海政府许诺很多优惠条件,但多无法兑现。

报导表示,珠海招商引资与别处不同,以政府为招商主体,但由于政府更迭频繁,以致每届政府招商目标不尽相同,造成珠海产业无法形成产业链条,支离破碎。珠海各行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少。即便在规模大的产业,也多是一两家龙头企业独大,占据行业比例的80%,其余都是不成规模的中小企业。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是珠海多年政策摇摆造成的。80年代珠海全力吸引港澳企业,90年代则力吸日韩、台湾企业,21世纪是吸引重化工业等大型企业。但引资时,珠海有个明显的倾向:"有大的,就不要小的"。于是多年来珠海各行业中,都是几家龙头企业独大。

珠海政策向大企业倾斜,迫使很多中小企业迁至中山等地。从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间,珠海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500万元的企业总数,一直在3700家到4200家之间波动。

统计显示,到2008年底,珠海引进的大小项目共有1万7000个,但到2009年,参与年检的项目仅有3000多个,成活率不足18%。

报导说,港珠澳大桥虽然将拉近珠海与香港的距离,横琴开发让珠港澳合作有了新载体,但珠海最终能否抓住这几乎是最后的机遇。

香港智经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朱文晖曾做过一项调查,谘询过数百家香港投资机构,得出的结论是,即便港珠澳大桥修通,香港也很少有投资机构愿意到珠海投资。原因何在?多名港商表示:珠海行政效率慢、审批难。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