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政治的因素,也不探究克林顿平壤之行成果的影响,世人也许对美国卸任总统能够发挥的"特异功能"更感兴趣。
美国前总统卸任之后,仍继续享有政府特殊服务和津贴,待遇几乎不变。他们因人而异也许很快消失于公共社会圈,或应全球各方的邀约出访、演讲秀不断,兼可获得不菲的额外报酬。而凭借影响力有意识地参与社会意义广泛的慈善事业和人道主义工作,则更加赢得世人的尊重和赞扬。前总统吉米·卡特就是一个最典型的范例。他不仅重操老本行木匠营生,亲力亲为帮助贫穷的美国人盖房子,还多次以"特使"身分化解国际争端。在克林顿总统任内,卡特1994年就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成功调停缓解了紧张的美朝关系。老布什和克林顿卸任后,也曾经一起前往遭受严重自然灾难亟需救援的地区,譬如为遭受海啸灾难的泰国人民寻求帮助,为卡特琳娜飓风肆虐下的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人民施援手。克林顿还设立了一个基金会,不遗余力支持人道事业,包括为世界各地的艾滋病患者提供低价药物而奔波不息。
卡特及其设立的卡特中心,如今在人道事业与国际事务领域早已名声遐迩,卡特也由于成功斡旋美朝关系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美国社会享有"最成功的前总统"之誉。克林顿作为当年卡特访朝的"幕后推手",在他卸任近10年后突然空降平壤,证明这个曾经"最受美国人喜爱的人" ,迄今魅力不减,"余热"灼灼,也颇受朝鲜人欢迎;在关键时刻凸显了包括在任总统在内的其他任何政要都难以达成、发挥的特殊效能。
据传,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难的工作,是做卸任美国总统。"这句"名言"也为克林顿卸任后所认同。以54岁英年走出白宫远离政治中心之后,也许曾经寂寞失落,但他很快寻找到比仅仅为金钱演讲更有价值的人生新舞台。尽管当年莱温斯基"实习生门"的阴影还没消除,但克林顿在争议中展现的非凡定力与活力,他那一流的口才和潇洒幽默的风度,以及平民化的亲和力,使他成为不仅是美国人也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喜爱的人物。
当然,不足64岁的克林顿已然满头白霜,这也是他满世界奔波的身心代价,令人叹赏亦叹息。
话说回来,克林顿平壤私人之旅,却也不可能毫无官方背景信息。两位女记者凌志美、李诚恩被朝鲜囚禁期间,美国国务院相关人士几乎每天致电她们的亲属,透露营救事宜及其进展;克林顿夫人、国务卿希拉里也参与了协商营救行动,而克林顿的凌波一飞导致最后成功,其背后又何尝没有大国外交的实力支撑。诚然,全美举国上下为营救两位普通公民的公开及非公开行动,彰显了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与光芒,才是最打动人心的。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美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