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晨锋报》报道“胡士泰被‘扔进狼窝’”(Stern Hu ‘Thrown to the wolves’)
7月5日,澳洲最大的铁矿生产商力拓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主管、澳籍华人胡士泰(Stern Hu)以及其他三名中国籍力拓员工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拘捕,原因是“涉嫌窃取国家机密”。这起毫无征兆的所谓“间谍门”事件在澳洲社会和媒体上引起很大震动,相关的报道和评论几乎是滚动式的一篇接一篇,始终是热点。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不管中方媒体再怎么把 “阴谋论”、“胡士泰花钱收买‘内奸’”等说法往事件上套,但澳洲媒体和公众似乎没有一个相信所谓“窃取国家机密”的指控,而是上来便说:中国对“国家机密”的定义与澳洲不同;那里什么都有可能成为“国家机密”,“国家机密”的外延太宽泛、内涵太随意。
“间谍门”之所以引起很大震动,当然不仅仅因为澳洲与中国之间铁矿石贸易量一年能达到250亿澳元之巨,更由于此一事件突显了在中国进行商业活动的风险。许多外商首先想到的是:我会不会象胡士泰一样一夜之间从“外企高管”沦为阶下囚?甚至连做中国市场分析的研究人员都感到有点不寒而栗,不知自己为做研究而搜集的情报和资料会不会在某一天也变成“国家机密”。特别是在此之前,有过异议人士仅仅因为把已经公开发表的资料传到境外,就被视为“泄露国家机密”而判刑的案例。
“间谍门”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二,在于事件发生的背景。众所周知,中共国有的“中铝公司”出资195亿美元欲收购力拓,本想做成“史上最大的海外收购案”,却在最后一刻惨遭力拓“抛弃”,闹了个“灰头土脸”;而胡士泰被捕之时,正值力拓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就今年的铁矿价格进行谈判的关键时刻。
由于中共在抓捕胡士泰之前、之后都没有通过外交途径向澳洲透露任何案件细节,使得澳洲政府不得不跟其他所有人一样从中共的官方媒体公开报道中去了解、追踪胡士泰案的“蛛丝马迹”,这让澳洲方面相当光火,也使事件迅速上升为陆克文政府的政治和外交危机。
在胡士泰被捕后的一个星期之内,澳洲外交部长连续三次召见中共驻澳大使,要求提供更多情报;而澳洲反对党要求总理陆克文介入此案,“直接给胡锦涛打个电话”的声浪也愈来愈高。
对澳洲公众来说,很难接受和理解的另一点是,中共国安为何能在不起诉一个人的情况将他“莫名其妙”拘押这么久,而且根本不知道到底何时会起诉。在澳洲,在最严厉的《反恐法》之下,警方拘押嫌疑人的最长时间才二十四小时,一般案件若不起诉,几小时就得放人。因此,中共国安能这么“无期限”的拘押一个人本身,在澳洲人看来就是很“吓人”的了。
很多澳洲媒体的报道毫无掩饰的表达了对胡士泰的同情。《悉尼晨锋报》发表了题为“胡士泰被‘扔进狼窝’”的文章,直接引述胡士泰在力拓公司的前上司,也是胡士泰申请澳洲国籍时的担保人多格尔(John Dougall)的话说: “我想大声呼喊:‘他是个了不起的澳洲人,需要我们的支持。’陆克文先生不能只是做在那里,任由胡士泰被扔进狠窝。”
全澳发行的《澳大利亚人》报刊登了其外交事务编辑谢瑞顿(Greg Sheridan)的文章《可恶的生意中的大风险(Big risk in nasty business)。谢瑞顿说,胡士泰的被捕突显了“澳中关系的严重危机”,“这是北京的一个严重的计算错误,其对中国利益的长期伤害将不会只局限在澳大利亚,而是会贯穿在西方世界。”
谢瑞顿还说,中共的行为,是典型的“冷战冲动”,此种行为发生在2009年,“已经过时30年了。”“力拓是世界矿业巨头,如果中共随随便便就抓力拓的高管,其它国际大公司会怎么想?”
谢瑞顿还直言不讳的说,中共的此种行为,对陆克文政府是显而易见的 “无礼与无视”,如果陆克文不能使胡士泰在几天之内就获释,就说明他对中共的影响力“等于零”——虽然他曾自诩为中国的“诤友”。
谢瑞顿尖锐的文章引来了一百多个读者的评论。许多读者支持他的观点,有人说:“这真是笑话。中国是个大笑话,一个危险的笑话。”
也有读者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是个独裁国家,根本不是市场经济。“那种国营企业能进行独立商业运作的说法是一派胡言。中国是个可怕的地方。我宁可我们变穷一半,也不想失去原则去与那个政权打交道。”
- 关键字搜索:
- 曾铮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