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蓝语
前言:这是一首神奇的诗篇,她有多个境界的不同的内涵,她其实是告诉人们当社会出现某种现象或天象变化到某个时候,应该如何应对。也可以说她是一首预言诗。如果把这首诗比喻为一尊女神像,那么,笔者发现这尊神像有三道面纱(也许还有第四道面纱)。必须先看《毛诗.序》及古人的注释,才能揭开第一道面纱,而后才能逐渐的揭开其它的两道面纱,并读懂这首诗所阐述的道理。为了便于读者领悟此诗不同境界中的内涵,笔者采用分两次注释,三次赏析的方法来讲解。如果各位读者没有时间,可先下载,等有时间后从头看到尾,并详细看注释,这样对诗意的理解会有好处。
《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
无使尨也吠。
第一次注释:1.野有死麇(音军):野是野外。"麇"亦作"麕",朱熹注曰:"麇,獐也,鹿属无角。"也可说麇是无角的鹿,俗称獐子。
2.白茅包之:亦作"白茆"。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白茅根可入药,其味甘,性寒。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等功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可以苫盖及供祭祀苞苴之用。"白茅剑形的叶子平铺开,然后可以包东西。"白茅包之"的大意:用白茅叶包着獐子肉。
3.有女怀春:怀,思也。《郑笺》:"此云春者,此女年二十,期已尽(近),不暇待秋也。"笔者曾在《诗经》赏析(二)的回答问题时说过,《周礼》有规定,女子年龄到二十岁时,一定要结婚。如果在仲春之月,又达到年龄,男子也到了三十岁,则"奔者不禁"。也就是说,发生这件事情有可能是在孟春(夏历一月份)的时候,离仲春(夏历二月份)时间已经很近了。"有女怀春"大意是说:姑娘到了婚姻上限年龄,想嫁人了。
4.吉士诱之:朱熹曰:"吉士,犹美士也。"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果用现代的话说,本诗"吉士"的意思就是"帅哥"。而古代对朝廷中的贤人也称为"吉士"。如:孔颖达疏:"《卷阿》云‘用吉士',谓朝廷之士有善德,故称吉士也。"请注意,本诗"吉士"是采用了明褒实贬的手法,这种手法在《诗经》中常见。诱,引诱、诱导。
5.林有朴樕,野有死鹿:朴樕(音速),丛木、灌木、小树。此句的大意是:树林中长了一大片的灌木,野外有死掉的鹿。
6.白茅纯束,有女如玉:纯(音屯)束,(用白茅的叶子)缠束或包裹之意。如玉,如白玉。孔颖达疏曰:"此皆比白玉,故言坚而洁白。《弁师》云‘五采玉',则非一色。独以白玉比之者,比其坚而洁白,不可污以无礼。"在中国古代,只有君子或淑女才配用"玉"来赞美或比喻。
7.舒而脱脱兮:脱,朱熹注音为"兑"。孔颖达疏曰:"舒,徐也。脱脱,舒迟也。(郑)笺云:贞女欲吉士以礼来,脱脱然舒也。又疾时无礼,强暴之男相劫胁。"《郑笺》的这句话大意是:"这位贞洁的女子要‘吉士'以礼相待,要他慢着,不可胡来。因为乱世之人无礼,男的想强暴这位女子。"舒、脱脱,这两个词的意思是相同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慢着",古人说话是很委婉的,即使是在严辞拒绝的时候,也不会说脏话。从"舒而脱脱兮"句开始,这三句都是女子对男子说的话,因为这个男的想对这位贞女动手动脚,所以贞女说:"慢着,别碰我。"
8.无感我帨兮:这句话的大意是:"别碰我的帨(佩巾)";孔颖达疏曰:"感,动也。帨(音税),佩巾也。笺云:奔走失节,动其佩饰。"《郑笺》的作者郑玄认为这句话的场景可能是:男的想强暴这位女子,女子奔跑,男的追上,碰到了女子的"帨(佩巾)"。为什么说"失节"呢?因为古代讲"男女授受不亲",特别是女子身上佩戴的"帨"被这个陌生男人碰到了,就算是"失节"了。当然,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这名女子没有让这个暴徒得逞,只是被动的被恶人碰到"帨",没有人会认为这名女子失节了。
那么,这个"帨"是什么东西呢?它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古代的时候,它是母亲赐给女儿的一块佩巾,戴在身上,擦拭不洁用的。它是女子贞洁的一个标志。在中国古代,姑娘出嫁,当新郞官来接新娘的时候,母亲要给女儿整理衣领,并亲手给女儿戴上这块清洁的佩巾,表示"我的女儿可是清清白白的嫁出去的"。在中国古代正式的婚礼中,这个步骤是不能免的。《仪礼.士昏(婚)礼》:"父送女,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毋违命。'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这是讲新郎官来接新娘,父母亲送女儿出门时说的一段话,大意是:"父亲送女儿到门口,嘱咐说:‘要谨慎啊要对公婆(古代也称公婆为[舅姑])孝敬啊,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不能不听公婆的话啊!'母亲含着泪给女儿整理衣领,并亲手给女儿戴上佩巾,说:‘要勤劳啊要对公婆孝敬啊,所有的家务活、女工、养蚕等都不能耽误了啊!'"
9.无使尨也吠:尨(音茫),狗。孔颖达疏曰:"非礼相陵(欺凌),主不迎客,则有狗吠。"
第一次赏析: 《毛诗.序》:<野有死麇>,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无礼者,为不由媒妁,雁币不至,劫胁以成昏,谓纣之世。
这段话的大意是:<野有死麇>这首诗,说的是憎恶无礼(或非礼)的行为。社会道德败坏,天下大乱,坏男人用强暴手段欺凌弱女子,社会淫风盛行。因为周文王的道德教化广被苍生及后世,人们心里还存有道德的观念,虽然在乱世之时,还是憎恶非礼的行为。什么是无礼呢?没有经过媒妁之言,也没有使用聘仪中需要的雁币,就想胁迫女子跟他苟合,这是说纣王时期的世道。
也许各位读者看过《毛诗.序》的这段话,会觉得有点矛盾,为什么呢?因为周文王跟纣王是同个时代的人,而且周文王驾崩后,纣王还活着,所以"被文王之化"有点勉强。其实这是《毛诗.序》作者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估计,认为社会如果普遍出现这种事情,肯定是在暴君或暴政的时代(用纣王来比喻或代表)。而上古的圣王及历代圣王的道德教化还影响着后人(用周文王来比喻或代表),因此这位女子才严辞拒绝了这个男子苟合的要求,及非礼的行为,并机智的保住了自己的清白。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野外有一只死獐子,这只死獐子的来源据孔颖达疏曰:"传文解野中所以有死麇者,由群聚于田猎之中,获而分得其肉。"古代的名家认为这只死獐子有可能是一伙人聚在一起打猎的时候打死的,这个帅哥也分到了一块肉。因为乱世嘛,老百姓都比较贫困,得到一块肉当然很不容易啦,所以这个帅哥把这块肉用白茅叶子包起来,就来引诱这名女子。而这名女子又刚好已经二十岁了,只是现在还不是"仲春之月"。
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即使是在《周礼》中规定的"仲春之月",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乱来的,古代没有身份证,但是男女的岁数在媒氏(周朝时的官名)那里都有记录。如果两人都刚好达到岁数,见面后又满意的话,首先也应该是讨论在那里安家的事情而不是苟合。如果两人没有依照正规的结婚程序私奔了,到时被媒氏查出来其中有一方没有达到年龄,比如说男的年龄还没到三十岁,那这个男的就会受到相当可怕的惩罚。就算不被杀头也要变成太监并一辈子当奴仆及做苦役,而且永远失去了自由,这属于诱奸妇女的罪行。如果按照佛家的说法,这种坏人受到的恶报还不止这一世,说不定要下地狱,或者生生世世当牛做马或做奴仆来偿还。古代为什么会有那么森严的等级制度?当奴仆的为什么不允许跟正常的人结婚?因为奴仆生的孩子有可能还要替他的父母亲偿还业债,接着当奴仆。所以说上辈子造的孽,不仅让自己这辈子受苦,而且还要害了自己的孩子。
据笔者对《周礼》的研究发现,即使是在"仲春之月"可以"奔者不禁",这个男女会面也是在各地媒氏的掌控之下,《周礼.地官》:"(媒氏)司(掌控)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婚姻六礼中的纳币)无过五两(不超过五匹布)。"其中的"无夫家"意思是男女到了上限的年龄还没有婚配者。陈奂传疏:"古者未三十男亦行娶,未二十女亦行嫁。三十、二十为年尽(上限的年龄),若逾时无夫家,则为鳏寡矣。"因此,想虚报年龄是不可能的。
由此亦可见,诗中的这个男人只是想用一块死麇肉来骗得一时之欢,过后一走了之,说不定连肉都不会留下给那位女子。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林中长了一丛丛的灌木,野外有一只死鹿;帅哥用白茅叶子包了一块死鹿的肉,来引诱那位女子跟他苟合。可是,那名女子像白玉那样纯洁、坚定且不可侵犯。
为什么这名女子不答应呢?因为即使在"仲春之月"也不能这么草率苟合,何况现在还不是这个月份,那么一切都必须依礼行事,你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且依照六礼正式来迎娶才行。《毛诗.序》说:"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因为圣王的道德教化还影响着后世,所以人们心中还有道德的底限,因此这名女子没有答应那个男子苟合的要求。
这个男人一看引诱不成,就开始动手动脚了。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是女子说的一段话:"慢着,别碰我。"女子转身就跑,男的追上来,碰到了女子的佩巾,女子说:"别碰我的佩巾(言外之意是:别玷污了我的清白)"、"不要让狗都叫起来(言外之意是:这种行为连狗都不如,狗看到都会生气,你再不滚开,我就叫狗来咬你!)"
朱熹《诗经集注》赞曰:此章乃述女子拒之之辞,言姑徐徐而来(说慢着不要乱来),毋动我之帨,毋惊我之犬,以甚(副词,极端之意)言其不能相及也(用极其严厉的语言告诉他不可无礼)。其凛然不可犯之意,盖可见矣!
这首诗首先讲了一个基本的做人道理:一名女子,即使已经达到了"怀春"的年龄,即使是在天下大乱、兵荒马乱或食品短缺的时期,有一个男人拿着食品来换取你的贞节,即使他是个帅哥,你都不能答应,都要保住自己的清白。引申的说:做为一个人,即使是饿死,或在是在强暴相凌的生死关头,都不能使自己的清白被玷污。这个"清白"可不只是讲女子的贞节。因为人必须谨守礼义,如果一个人在生死的关头,放弃了礼义,舍礼义而就生,那就等于是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野有死麇>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来给读者阐述了人必须谨守礼义的道理。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这句话大意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一切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那个"吉士"先通过一块死麇肉来引诱这名贞女,也许贞女确实很需要这块肉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也许她真的很想嫁人了,可是贞女却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一切照着礼的要求去做",大义凛然的拒绝了那种不礼不仁不义的行为。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贞女后面所做的,是对孟子说的那段话的最好的诠释。当一个人受到强暴欺凌和威胁的时候,您应该像这位贞女那样,义正辞严的谴责,并机智的保护自己的清白不受玷污;也就是不能屈服于强权或暴力之下,不能去做不礼不仁不义的事情。
结句"无使尨也吠"还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男人如果去强暴一名女子,那就是在做连畜生都不如的事情。按佛家讲的"六道"来看,"畜生道"再下去就是"饿鬼道"及"地狱道"。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如果去强暴一名女子,只要他开始实施了这种行为,它已经算是鬼了,只是还披着人皮而已。那么,人不能被鬼歁负了,所以,这名女子您可以用任何手段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甚至可以杀掉这个鬼,这是做好事,因为鬼是不允许在阳间出现的,那就让它回阴间地狱去。那么做为第三者或过路的人,他看到强奸妇女的事情如果不管,或不敢见义勇为,那等于他认可了那种行为,他也就不配做人了。
说到这里,或许有读者会由衷的发出赞叹,《诗经》真了不起,就这么短短的一首诗,讲了那么多做人道理。其实,这只是揭开了这首诗的第一道面纱。下面,笔者开始揭开这首诗的第二道面纱,用现代流行的话说: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
《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
无使尨也吠。
第二次注释:1.麇:请特别注意,依照朱熹的注解麇乃"鹿属无角",麇是无角鹿。
2.白茅:古代在分封诸侯的时候,用白茅包土,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易经.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孔颖达疏:"洁白之茅。"《史记.三王世家》:"所谓‘受此土'者,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於天子之社,归立之以为国社,以岁时祠之。春秋大传曰:‘天子之国有泰社。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黄。'故将封於东方者取青土,封於南方者取赤土,封於西方者取白土,封於北方者取黑土,封於上方者取黄土。各取其色物,裹以白茅,封以为社。"东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锡君玄土,苴以白茅。"
3.朴樕:比喻浅陋、平庸;亦用为谦词。唐.杜牧《贺平党项表》:"臣僻左小郡,朴樕散材,空过流年,徒生圣代。"宋.陈造《示师文》:"朴樕已非材,肮脏遽成翁。"宋.崔与之《寿邕州赵守》"愧我朴樕才,潦雾甘远役。"
也可借喻为"小人",唐.欧阳詹《李评事公进示文集因赠之》:"倾筐实不收,朴樕华争繁。(大意:朝廷中的贤人没多少,小人却一大堆占据高位。)"笔者在上一篇<卷耳>也讲了,"倾筐"中所装的嫩叶或果实借喻为朝廷中的贤人。宋. 李廌《天封观将军柏》:"拔萃真不群,虚名岂其欲。胡不观其旁,满山皆朴樕。"
4.鹿:在古汉语中,"鹿"可比喻或象征天下、政权、爵位。《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们经常听到"逐鹿中原"这个词。请看宋.程大昌更详尽的解释,说明用"鹿"来比喻天下的,不是从汉代开始的,《演繁露续集.谈助.逐鹿》:"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以天下喻鹿,语虽出于汉世,然《春秋》有其语矣。<(左传)襄十四年>:戎子驹支曰:殽之师,‘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则其语尚矣。不独是也,《六韬》:(姜)太公谓文王曰:‘取天下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则逐鹿之说久矣,不在汉世也。"由此可见,至少是周朝的初期就有这种说法了。
第二次赏析: 第二次赏析必须沿续第一次我们所剖析的那种社会现象:在天下大乱,淫风盛行的时候,做为一读书人或文人、一名窈窕淑女,您应该怎么办呢?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麇是无角鹿,它和鹿都代表天下,那么如果出现了天下大乱,淫风盛行的时候,那一定是暴君或暴政出现了,《诗经》的作者把这种天下比喻成一只"死麇"或"死鹿",它就算没有死,也是跟死了差不多。"吉士"借指暴君或为暴君做事的大官,因为古书中记载暴君夏桀、商纣都是帅哥,而且很有本事;《荀子.非相篇第五》载:"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因为笔者在前面的注释中讲了,国君在分封诸侯的时候,用白茅包色土给诸侯,象征着把那一方的土地分封给诸侯。所以白茅包着死鹿肉(白茅包之),比喻用高官厚禄来引诱。因为"鹿"又象征天下、政权或爵位。
"有女怀春",这位"女子"可指非常美丽的尚未婚配的女子(窈窕淑女),也可以说是在野的非常贤德且有能力的君子。而且,淑女和君子正处在贫穷的时候,向往过美好的生活。就在这时,"好事"上门了,这个暴君或暴君手下的大官,以高官厚禄引诱,要君子出来替暴君或暴政做事;或者是许诺给淑女封为后妃夫人等,要淑女嫁给暴君或暴君手下的大官。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树林里长了一大片的灌木丛(朴樕),那么这个树林还算是树林吗?树林表示朝廷,朝廷里的职位都被小人(朴樕)占据了。又有暴君,又有小人当政,那么这样的政权一定是暴政,这种社会当然就乱套了嘛;所以"野有死鹿"既表示因为遇到暴政,老百姓生活很苦;又表示"野有饿莩(饿死的人)";还表示这个天下将亡,已如"死鹿"一样。
这时,暴君或暴君手下的大官,用高官厚禄来引诱在野的君子或尚未嫁人的淑女(白茅纯束[死鹿肉])。"有女如玉"是指这名淑女像白玉那么坚贞、纯洁和不可动摇。也就是说,君子或淑女均拒绝了暴君的要求。
这时,暴君一看软的利诱不行,就开始使用强暴的手段了。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几句可以理解为君子或淑女在受到暴力威胁时说的几句话:慢着,不要碰我,我不想替暴政做事[或嫁给暴君]而玷污了自己的清白;否则,我家的狗都会"汪汪"叫,看不起我的。
这几句表现了淑女或君子,不畏强暴,不肯屈服的大义凛然的行为。
<野有死麇>这首诗的第二层内涵在告诉人们什么事情呢?她是说,当社会出现天下大乱,淫风盛行的时候,这时作为一名君子必须懂得明哲保身,洁身自爱的道理,宁可安守清贫也不可为了高官厚禄而去从政,为暴政作事,因为天下已如同死鹿而将亡。如果为暴君及暴政去做事,那就是助纣为虐,到时不会有好下场。即使受到暴力的威胁,也绝对不能答应。而作为一名淑女,在这种时候,绝对不能嫁给暴君或为暴政做事的官员。
第三次赏析: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毛诗.序》的提示:"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我们不妨从民国时期往古代看,有哪个朝代出现过朝廷中的官员公然强奸民女的事情啊?有哪个朝代的官员从上到下都邪淫成风啊?各位读者可以去查一查25史及《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从来没有。我们就以纣王时代为例,据《孟子.公孙丑上》载:"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孟子这段话的大意是:武丁使诸侯来朝拜,统治天下,就像将它放在手掌中转动一样容易。商纣距武丁的时代不算长,(武丁时代)勋旧世家遗留的好习俗,及当时社会流行的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仁惠的政教措施,还有留存下来,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这些都是贤臣,一起辅佐他,所以过了很长的时间商纣才失掉天下。
纣王是个暴君,邪淫成癖,不行仁德之政;可是他还是有几位贤臣辅佐,只是纣王不听这些贤臣的劝谏,而且还杀害贤臣。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史书有记载纣王时期的官员也普遍都邪淫成风,更没有听说那时的社会风气败坏到象今天中国大陆那么可怕的程度。
中共的那些政府官员(科处级以上),有几个不包"二奶"、"三奶"的?有几个不贪赃枉法的?或许有人会说,古人可以娶妾,但那是古代的法律允许的。可是,中共的官员却没有几个遵守它自己制订的法律,不仅不遵守,还肆意践踏法律。就在前不久,中国大陆还发生了一起中共的官员公然强奸民女的事情。而这位不畏强暴的弱女子,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奋力反抗,那几个暴徒(中共官员),有一个被杀,还有一个据说成了太监。这种大快人心的杀鬼(中共)行为,得到了海内外正义的中国人的支持和声援。
这还只是因为中共的鬼卒被杀而使中共掩盖不住报道出来的,没有报道出来的,正在忍受中共及其鬼卒迫害的中国大陆妇女还不知有多少呢。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古人没有看出来<野有死麇>这首诗的第二层内涵呢?这是因为从古到今从来没有出现象中国大陆现在这样的社会,"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更没有出现象中共这样残忍的暴政,从中共窃国以来,已经有几千万的中国人残死在中共这个恶魔的屠刀之下。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象中共这样邪恶的暴政,古人没有参照,所以才没有看出来。而那些能知过去未来之事的古人当然可以看出来,只是时机未到,也不能直接把天象写到书里面。
因此,<野有死麇>她其实是一首预言诗,她在告诉人们当社会出现这种现象或出现这样的暴政时,人们应该如何趋避及保平安。下面,让笔者来揭开这首诗的第三道面纱。请各位读者按笔者上面标注的读音,用正确的发音再读一遍这首诗(脱[音兑];帨[音税]):
《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
无使尨也吠!
--------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死麇"即"死鹿",都比喻中共这个暴政。它其实已经死了,甚至已经发臭,有蛀虫往外爬。只不过在人世间还留着一个臭皮囊而已。"白茅",孔颖达疏曰:"洁白之茅"。"白茅包之",用白茅包已经发臭了的鹿肉,比喻中共一直在粉饰太平,用谎言骗人。在古汉语中"女"通"汝",也就是"您"。"怀春"比喻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吉士"借喻为"中共"或甘心为中共卖命的那些"鬼卒"。
这几句想说的是:中共这个暴政,发展到了今天,它其实已经如同死鹿一样,发臭了。可是几十年来,它一直在粉饰太平,欺骗老百姓。它利用了您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小就骗您,让您加入它的"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引诱您说,只要加入"党、团、队",您的生活就会改善,会变得更好。("党、团、队"就如同中共引诱您的死鹿肉)。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林"借指中国大陆的社会,"朴樕",笔者在第二次注释中说了,在古汉语中"朴樕"也可比喻"小人"。所以,这里用来比喻"中共及其鬼卒"。"白茅纯束"是说用白茅包着发臭了的死鹿肉(党团队),比喻中共粉饰太平,欺骗世人。"有女如玉"即"汝有如玉",您一定会像玉那样坚定并保持纯洁和清白。
这几句想说的是:中国大陆已经被中共及其党羽霸占了,由于中共倒行逆施,残害善良的民众,它这个暴政已如同一只发臭的死鹿;可是,中共还一直在粉饰太平,欺骗老百姓。至今还在要中国大陆的民众加入邪恶的"党团队",但是,您一定会像玉那样坚定并保持清白,不会加入那个邪恶的"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
那么,有的人以前曾经加入了邪恶的党、团、队,这些人该怎么办呢?《诗经》的作者告诉您应该这样做: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这是神奇的谐音字组成的诗句:速而退退兮,无憾我退兮!(憾,遗憾;憾动,阻止。)
这句话的大意是:赶快去退党啊!我退了党才不会遗憾啊!或者是:赶快去退党啊!别阻止我们退党啊!
无使尨也吠!这句诗有两个言外之意:第一,再不退党,狗都急得"汪汪"叫。第二,阻止别人退党的行为,狗也会生气得"汪汪"叫。
也只有神传的文化,才会有这样的奇迹!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切,难道是偶然的吗?《诗经》流传到今天,已经三千多年了,就等着这一刻啊;神佛的慈悲,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各位尊敬的中国大陆读者,如果您还没有退出党、团、队,您还等什么呢?!
结语:也许有读者会说: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或许是刚好给你碰对了。其实《诗经》中类似这样神奇的诗篇还有,我们今后可能还会看到。中国古代有很多预言或天机,在经史中都有,只是一般的人没有去注意而已。孔子曾经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这句话的大意是:"道德和礼仪让人们照着做就好了,天机不可让人知道。"这句话不是对君王或朝中大臣说的,而是对那些能知道过去未来之事的高人说的。它的言外之意是:黄帝及上古的圣王开创了中华文明,让人尊崇道德礼仪;至于黄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的天机还没有到要告诉人的时候。
笔者发现,在《史记》中通过一句对话说出了天机,可是千百年来,有谁注意到呢,就算看到了,您相信吗?《史记.三代世表》记载:(褚少孙)曰:"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夫之黔首(首领)请(愿意)赎民之命者帝,有福万世,黄帝是也。"这句话的大意是:"传说,做天下的君王或万民的首领,为了救赎(救度)天下人的命而下世的是天帝(或天上的圣王),他和他的人所建立的威德将得到万世永远的福报,他就是黄帝。"
理智的人,他会宁信其有,莫信其无。在这纷乱的世道中,或许多一些思考,会有好处。笔者记得有一句俗语,更改两个字,可能更有说服力:"不听古人言,吃亏在眼前。"
-------------
看中国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关键字搜索:
- 【明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