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大话方言》再说雅与俗

 2009-05-13 22:5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同为"世俗",各地也不完全相同,说起话来,自然就风格各异。

如果说北京有贵族气,那么南京就更多文人气。

南京是一个文人倜傥、名士风流的城市,因此尽管南京也曾有过辉煌时代和英雄业绩,却"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人们记得住的只有"六朝金粉,秦淮风月",只有乌衣巷的故事和桃花扇的传说。略带女人味的文人气使南京有些"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却也使南京平添了不少儒雅。

儒雅的证明之一,是南京的俚语俗话竟然可以对对联,或者说竟被人编成了对联,比如"桃干"对"杏核","皮脸"对"肉头","捣鬼"对"出神"。

杏核,指小孩高兴(得意忘形则叫"兴得一头核子");桃干,指儿童逃学;皮脸,指不知羞耻;肉头,指没有决断。兴、杏谐音,逃、桃谐音。桃干杏核,不过指桑骂槐。但桃对杏,干对核,皮对肉,脸对头,捣对出,鬼对神,无论字面,还是内涵,都对得上,不能不是"工对"。

冯桂林主编的《中国名城汉俗大观》中收集了不少这样的对子,比如"坐冷板凳"对"钻热被窝"。一个人不被重用,就叫"坐冷板凳",而要改变处境,就得"钻热被窝"(巴结上司)。一冷一热、一动一静、一硬一软,全对上了,又如"眼睛会说话"对"拳头不认人"也很妙,一个六亲不认,一个八面玲珑,一个愣得不能再愣,一个精得不能再精,对比十分鲜明。

此外,如"脚面上支锅"(暂时安定)对"眼睛里出火"(看人眼红),"屁股上戴眼镜"(背光)对"喉咙里挂灯笼"(贪吃),都堪称绝妙;"推开窗子说亮话"对"站在楼上唱高腔","巧姐难炊无米粥"对"老娘不是省油灯"也很好玩。俏皮话说到这样,就不是俗而是雅了。

事实上雅与俗,不过一步之遥,问题是要有那份雅兴。如果有雅兴,其他方言也可以对出对子来的。比如广州话"丢眼角"就可以对上海话"吊膀子";广州话"卖生藕"也可以对上海话"吃豆腐"。

"丢眼角"就是飞媚眼,送秋波,"吊膀子"则是调情,骗女人,可不正好是一对?"卖生藕"对"吃豆腐"也很妙。前者是女人卖弄风情,后者是男人心怀不轨。

不过上海人和广州人大约都没有这份雅兴。这是两个商业气很浓的城市,更看重的是实惠,而不是诗情画意。有一些词,虽然并无什么诗意,但在广州和上海使用频率却很高,比如"捞"和"轧"。

广州人喜欢说"捞"。谋生、混日子、闯江湖叫"捞世界";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下手,或者从不起眼的事情中获得很大的好处或利益,叫"捞静水";得到了好处和利益,或者获得了成功,完成了任务,叫"捞鸡";发迹、高升、飞黄腾达,叫"捞起";没什么正当职业,专靠坑蒙拐骗过日子的人叫"捞家";而出卖色相的女人就叫做"捞女"。反正世界是只大砂煲,就看你会"捞"不会"捞"。

上海人喜欢说"轧"。交朋友叫"轧朋友";凑热闹叫"轧闹猛";看风头叫"轧苗头";插一手叫"轧一脚";而受气吃瘪则叫"吃轧头"。

"轧"也好,"捞"也好,在我们看来都不怎么好听,也不怎么雅││一个让人想到伸出手去抓,另一个则让人想到开着车去碾,但广州人和上海人似乎无所谓。

当然,广州人也要"叹"(叹世界)。否则,就不会有"一盅两件叹早茶"的说法。叹,在粤语中是"享受"的意思。清早起来,在街上溜跶溜跶,然后走进酒楼,挑一张桌子坐定,即有小姐来上茶。再随便要一两样点心,便可以边吃边聊直到早茶收档,可真的称得上是"叹世界"(享清福)啊!

广州人要"叹早茶",上海人要"孵茶馆",但他们不会像成都人那样把茶馆当作"民间政协",也不会像北京人那样把侃大山当作一种"事业"甚至"职业"(比如说相声)。他们的"叹世界",比北京人的"找乐子"更多物质生活享受的成分。北京人的"找乐子",更多的是因物质生活不足,而到精神领域去"找补",因此很容易发展为"贫嘴"。

可见同为"世俗",各地也不完全相同,说起话来,自然就风格各异。




来源:人间福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