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良宵万户月当灯

 2009-04-05 21:5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远古时,人类的祖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和大自然紧密依存,简单得羡煞现代人。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提及“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指的是古人中苦读成才的故事:“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宰相匡衡,儿时家贫。白天他为一个藏书很多的“文不识”家打工,晚上在土墙上凿洞借隔壁的灯光读主人家的藏书。“囊萤照读”说的是晋代车胤,少年时贫而好学。夏夜读书,苦无照明,便抓数十只萤火虫装入纱袋,借萤光夜读。今天我们不需要仿古,值得借鉴的是在清贫和幽寂中读书的那份宁静、专注,是真正读书人的至爱。

说到幽寂、宁静,古人善于放情山水间。七贤六逸等高人雅士,倘佯在秦关、蜀道、梅岭、竹溪,享受恬淡、空明的惬意,写下无数诗文游记,抒发了追求“闲云野鹤”、“漱石枕流”的怀抱。以下二首最为笔者喜爱的诗,一写“寂”一写“静”,人与自然界的交互已臻完美,可谓绝矣!

唐代柳宗元的五绝《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代常建的五律《破峙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淡字很重要。三国时的陆凯在江南为官,每到寒冬便托驿使给远在长安为官的范晔捎去一枝梅花,并附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一枝梅捎去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也捎去了一份高洁的友情。

今日怀旧非为复古,只是追忆世界曾是清澄、美丽的,现代人很难享此清福是我们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似是“病入膏肓”了。空气污染令人窒息,全球暖化天灾不绝,气候反常病患剧增……

地球人营营役役忙于工作、供楼、供车、供学,已近乎机器人,更甚者要受失业、裁员、金融海啸的威胁,难怪街头皱着眉头的“苦瓜脸”、纸巾捂鼻的“蒙面侠”越来越多,人哪,是活得太辛苦了。

三月廿八日,由世界环保组织发起的“全球熄灯一小时”,数据显示:香港有一千八百幢大厦参加,节省电力九十四万度!更有许多自觉熄灯的散户未计在内。据说有人静坐冥想、有人下楼散步,享受这难得的突发的“万籁此皆寂”。希望每个人心中能由此及彼,身体力行,可做的事很多、很多。除了节约能源、降低污染、自备购物袋、废品再生、植树造林是最令人向往的。香港若能举办全民绿化、美化,一定是深得人心之举,就如欧洲的瑞士、奥地利那样,家家户户门前栽树植草,窗台万紫千红,国际都会也可以是个花园城市。撰七律一首献给所有为拯救地球而努力的人。

清明何处觅清风,失色花容鸟语忡。
密雾封江遮美景,浓云蔽日逐晴空。
齐心万户华灯灭,众志千年育绿功。
天若有情君不老,桃源人面笑芳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