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颗陨落的星】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的创作来源-长城之役“喜峰口大捷”(九)(图)



 

长城之役(1933年1月1日至3月底)

概叙:

民国1933年1月,日军陆海空军联合攻击山海关,守将安德馨营长及全体官兵力抗强敌,不幸全体殉国,之后日军又炮击临榆县城,守将何柱国奋起还击,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3日后榆关失陷,日军占榆关后接着向锦州、通辽、绥中等处集结兵力,准备三路进攻热河。

蒋介石闻讯即刻暂停与毛泽东之战事,抽调兵力亲自北上作战。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调集了中央军第二师(师长黄杰)、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和八十三师(师长刘戡)三个师北上,统由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指挥,与各军在长城各口布置防线。

蒋介石离开江西亲自指挥长城抗战,毛泽东高呼“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口号,红军开始从5万发展到30万,从占据20座县城扩张到占据45座县城,将赣东至闵西的所有白点、即所谓“白区”全部“拔除”托派AB团大开杀戒,整个"苏维埃区"──<即前苏联在中国的革命占领区>死亡人数达10万人,1933年1月17日日军于占领热河后随即兵临长城,中共即刻宣布愿意“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地区,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武装民众创立武装义勇军”为共军抗日之条件-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上)》(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年9月)1-31页。

3月9日,服部、铃木两旅团联合先遣队进犯喜峰口,占领北侧长城线山头,29军张自忠与一○九旅旅长赵登禹率大刀队于喜峰口突击日军,歼敌数千人,为"喜峰口大捷"之后国军三个师轮番上阵,遭受重大伤亡,12日退守南天门阵地。日军虽多次进攻喜峰口、罗文峪、冷口终未得逞。

此后由于国军军备不良与补给不足而不得不撤退,决定以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成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长城抗战暂时告一段落.

交战双方:

中方:蒋介石、17军军长徐庭瑶、29军军长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将军

日军:司令官武藤信义

兵力:

国军:约5万人

日军:联合伪满州国约10万人

结果:

由于喜峰口大捷造成日军从此不敢小看中国,之后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伺机再度入侵。

阵亡将领:

安德馨营长

本文留言

作者仰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