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朝代末年的旱灾和瘟疫(图)

 2009-02-07 22:5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周期性的亚洲夏季风的减弱,伴随着唐、元、明三个王朝的衰落,目前也在导致中国北方降水量的减少。

 

明朝灭亡于1644年,而1637~1643年的干旱(通常又称崇祯大旱)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百年所未见。我国南、北方23个省(区)相继遭受严重旱灾。干旱少雨 的主要区域在华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这些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旱区中心所在的河南省,连旱7年之久,以1640年干旱最为猖獗。干旱事件前 期呈北旱南涝的格局,且旱区逐年向东、南扩大;1640年以后北方降雨增多,转变为北涝南旱。在这期间瘟疫流行、蝗虫灾害猖獗。

中国历史上的大瘟疫流行,多发生于朝代末年,特别是在旱灾之后。

明朝末年,各地的瘟疫频传,崇祯十四年( 1641年),京津地区、江苏吴江都遭到大疫袭击,《吴江志》称:"阖门相枕藉,死无遗类者。"

明朝的最后两年,崇祯十六、十七年是山西流行瘟疫的高峰。
浑源县崇祯十六年大疫,"甚有死灭门者"。崇祯十七年大同府"瘟疫又作",而灵邱县"瘟疫盛作,死者过半"。南部的潞安大疫,"病者生一核, 或吐痰血,不敢吊问,有阖家死绝不敢葬者"。

崇祯十七年春,京师鼠疫大作,造成 "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的惨状。李自成闯军来到北京城下,竟不遇抵抗。京城实际已是一座疫病蹂躏的鬼城。

一项对甘肃省万象钟乳石洞中的石笋进行的联合研究证明,缺乏降水可能导致了社会动乱和王朝的灭亡。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中国兰州大学联合进行的调查报告,发表在去年11月的《科学》期刊上,报告显示周期性的亚洲夏季风的减弱,伴随着唐、元、明三个王朝的衰落,目前也在导致中国北方降水量的减少。

调查人员发现,夏季风趋弱的那段时间恰好是唐、元、明朝的末期,而这正是人们所知的大动乱时期。

无独有偶,有科学家对以色列耶路撒冷(Jerusalem)附近一处石窟内石笋上环状沉积物的分析,揭露出当地一段气候较干旱时期,时间正好是罗马和拜占庭帝国衰退期。

公元100到700年间东地中海地区气候较干旱,公元100年到400年间降雨量骤减,这段时间正值当地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步入衰退。西罗马帝国亡于公元476年;而拜占庭帝国于公元541年发生鼠疫,死亡2500万人。拜占庭帝国从此国势走衰。

疾病防治专家证实低温和干燥的天气适合流感等滤过性病毒繁殖,和历史上的众多瘟疫大流行的背景条件相一致。
 

来源:新三才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