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就是"中国式"救市的全部内容了吧?连不谙世事的孩子在看了美欧各国天天出手的眼花缭乱的财政数字后,也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咱们中国就没有看到这些让人惊喜的"大动作"?
"中国式"救市之"温柔",与美欧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加上一贯的政府主导运作模式和执政理念,难免让人想到其结果必然不是考虑经济本身,而是要将经济的荣衰置于政治的需求之下,所谓的救经济,实质乃是救政治,救市等于是自救。
但其间还是出现了"救房市就是救百姓"如此无赖的说辞,尽管如此,政府也并没有为之拿出多少真金白银来托房市。至于那边一泄千里的股灾,股民们在"环保股"的一片绿色之中,呼吸着股市森林中越来越少的氧气,往后能再坚持多久,想来也只有乞求上帝保佑,听天由命了。
虽然救市表现不尽如人意,虽然总显得杯水车薪,但现实危机已然来临,其间难题和隐忧,或许也需要国人"理解"并明白。粗略总结起来,最主要的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在经历了诸多次的政治经济风波打击之后,面对国内"非人"的政、经局面和人居环境,高层自己对中国未来前景业已失去"重振山河"的信心,多数官人现阶段当处于消极待变之中。于是有其亲属家人抽身而走、移民海外、"流落它乡"的暗行动作,将多年掠夺之后所剩下的一片不毛之地和道德沙漠留给多数无奈无知的普通中国人。"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涛天"?
二、充斥耳目的所谓"国库存银满溢说,经济连年高增长率说"等振奋人心的消息,当初只是为了鼓舞人心而出,经济本来就达不到官媒所公布的数据水平,本来就是一场"星球大战"般的迷局。现在大限将至,"戏法"将要穿帮,但也已是退身有道了,何在乎于救与不救之间?
从中国银行业的整体运作上看,存贷比、坏帐率严重失调,动辄以政府注资求得资产平衡,说明其早就处于破产的边缘。
从更多的经济拉动计划中"只有规划没有落实,只有大手笔没有大到位"的现实看,其财力之真实性,确实也是让人怀疑和担忧的。
其实中国早就深陷"财政赤字"泥潭,只是因为整体规模庞大,具有"拆了东墙补西墙"的调节互补能力,小范围的失衡一般对大局影响不大。尽管如此,但假像终归是假像,一旦整体运作失灵,链条断裂,则总有破露的一天。
三、后威权时代,各地方各部门因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在"权贵民主"机制下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政策难产,一拖再拖,前方灾火纷飞,宫庭暗斗不止,陪伴其最终受害的却是无辜国民。
四、政府机构臃肿,行政人员沉冗,腐败盛行,财力枯竭,虽然连年年均税收猛增达三成以上,但仍不能满足行政集团庞大的运转开支,再多的收入也无法填满这个无形的"黑洞",也会消噬在这个"头大脚轻"的畸形群体之中。
从万民竞考公务员这一件事上来看,表明了中国官民待遇极度不平等的无情事实,使人人都想"挤破头"搭上这趟衣食无忧的免费班车。虽然有人并不想借机贪腐,但最终结局却非个人所能左右。
以财政收入供养无聊的闭杂官僚,以加大对普通国民的挤压来维持腐败行政的存在,甚至将这个体系的无限膨胀和庞大视为是解决就业的一种"有效安置"手段,以政府消费做为某些地方拉动经济增长的唯一手段,则从极端的另类角度体现了"败家子"当政朝不顾夕,竭泽而渔的末世心态。
以上几种猜测虽不可确定,但皆源自于各种信息的汇总,或也不无可能。同时大家也要站在"盛世"的幻觉之外认真想想,这种局面的形成,是谁的责任?
北欧小国冰岛的整体破产只限于经济层面,大不了用和平的民主方式进行政治重组,换届即可重头再来,而中国的经济破产却要连累政治集团利益,甚至引发某些居心不良的强势人物的暴力行为。
----难道中国总是要经过一番"翻天覆地",才能走出每一次的黑暗轮回吗?
真希望冰岛的今天,不要成为中国的明天。
2008.12.13.
看中国首发 转载请注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荒原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