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一村庄浓缩6000年中国文明史

在距著名的殷墟西北22公里处,有一个叫渔洋村的村庄里,专家最新发现:在这个不足千户的小村庄里,居然完整地记录着6000年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到商、春秋战国,到汉代、北朝(东魏北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新中国抗美援朝和文化大革命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

据南方都市报报导,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旅英博士唐际根报导了他的这一发现。

据报导,渔洋村隔漳河与河北省相望,在渔洋村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普通人的生活6000年来不间断地在这里重覆,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历史堆积,走近村庄,先是看到一片现代建筑风格的红砖砌起来的民舍;再往里,一座青砖砌成的拱形城门映入眼帘,门洞一侧的石碑上清晰地镌刻着"乾隆五十五年"的标记;在村东,是一大片错落有致的明清时代的青砖瓦房;在村北,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宋代的白瓷片;在村西一处长满荆棘的地方,裸露的红色烧土和荆棘丛中散落的几片黑瓦,昭示了这里曾是东魏北齐时期的一个窑场;在一个土崖上,轻易就能采集到巨大的汉代印纹陶缸残片;在一条路旁,随手能捡到几件典型的战国带把豆盘;仅仅只有几步之遥,又可从断崖上找到3000年前商王朝时代两件典型的袋足鬲,证明30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辖地;在村北的漳河岸边,还有带花边口的下七垣时期的陶罐残片、底部有密集箅孔的龙山文化陶甑片以及典型的仰韶文化陶片。

在这居住的村民家也是处处有文物,一个叫龙振山的村民家里,摆放着他穷30年之功在渔洋村附近采集到的文物,有明代青花、北齐泥像、汉代耳杯、战国鼎壶、商代陶鬲、龙山卜骨和仰韶陶片,甚至还有一些石化的野兽骨骼,他还自己将收集到的文物按时间顺序一一归档,并且在日记中一一注明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处获某物。

据唐际根推测,渔洋村之所以仍能保留丰富的遗存,是因为它作为一个规模较大的聚居区,离区域中心如安阳、邺都(今河北临漳县)都较远,远离政治斗争和战争的中心,没有遭到破坏。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