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清:中国,你的明天在哪里?!(二十一)
文化有末日否?有毁灭否?
西方文化的历史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埃及文化毁灭了,罗马文化成废墟了,希腊文化只剩下神话故事了,玛雅文化不见了,印地安文化留在电影里了,小亚细亚文明、波斯文明也只在历史教科书里出现了。 中国呢?西夏文字残篇至今无人能解,楼兰古国被风沙整个吞没。
宋大儒朱熹对这个问题有文学性的论述:"问:天地会坏否?曰:不会坏,只是相将人无道极了,便一齐打合,混沌一番,人物都尽,又重新起。"(《朱子语类•卷一》)
唐杜甫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湖万古流"诗化语言与朱熹的 "人物都尽,又重新起。"约略同。只是杜甫的意思是针对具体的个人,不是朱熹般地从大文化的角度来说事。
千年前的朱熹认为天地不会坏,其实就是认为文化不会毁灭,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会一如既往地传承下去。此处不传,彼处传;此人不传,彼人传。依朱熹之论,衡之当世,应该是:纵大陆"人物都尽",港台、东南亚、日韩、北美诸地,能"又重新起"。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生态破坏生态崩溃的当今现状。大陆的生态崩溃会连带及港台、东南亚、日韩以至整个世界。
当然,这是极而言之。即大陆,也是存在着"......人无道极了,便一齐打合,混沌一番,人物都尽,又重新起。"的可能,何况天下之大!只是果真有那可能,那将会出现一段十分漫长而痛苦的历史时期。
被称为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早在前世纪初,就提出了世界文化三大路向之说: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三大文化路向代表了三大不同的人生问题和人生态度。
西洋文化是人对物的问题,其人生态度是向外用力的态度。"现在总说作:从身体出发。"
中国文化是人对人的问题,其人生态度转而向内向里向心用力的态度。"现在说作:从心(理性)出发。"
"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是佛家的出世文化。
梁漱溟论西洋文化曰:
西洋文化的渊源所自、世称"二希"-----希腊(Hellenism)、希伯来(Hebrewism)。罗伯特生(Fredericd Robertson)论希腊思想有数点甚为重要:(一)无间的奋斗;(二)现世的主义;(三)美之祟拜;(四)人神崇拜。可见他们是以现世幸福为人类之标的的,所以就努力往前去求他。这不是我向所说的"第一路向"是什么?而希伯来思想是出于东方的---窃疑他远与印度有关系。他们与前叙希腊人的态度恰好相反,是不以实现幸福为标的---几乎专反对现世幸福,即所谓禁欲主义。他们是倾向于别一世界的----上帝、天国;全想出离这个世界而入那个世界。他们不顺着生活的路往前走,而翻身向后了,----即是我们所谓"第三条路"。西方自希腊人走第一条路就有许多科学、哲学、美术、文艺发生出来,成就的真是非常之大!接连着罗马顺此路向往下走,则又于政治、法律有所成就,却是到后来流为利己、肉欲的思想,风俗大敝,简直淫纵、骄奢、残忍、纷乱的不成样子!那么,才藉着这种希伯来的宗教----基督教----来收拾挽救。这自然于补偏救弊上也有很好的效果,虽然不能使那个文明进益发展,却是维系保持之功实在也是很大。然而到后来他的流弊又见出来了。一千多年中因为人们都是系心天国不重现世,所以奄奄无生气,一切的文化都归并到宗教里去了。于是哲学成了宗教的奴隶;文艺、美术只须为宗教而存;科学被摈,迷信充塞,乃至也没有政治,也设有法律。这还不要紧,因为教权太盛的原故,教皇教会横恣无忌,腐败不堪,所以历史称为中古之黑暗时代!于是有"文艺复兴"、"教宗改革"的新潮流发生出来。所谓"文艺复兴"便是当时的人因为藉着研艽古希腊的文艺,引起希腊的思想、人生态度。把一副向天的面孔又回转到人类世畀来了。而所谓"宗教改革",虽在当时去改革的人意思或在恢复初时宗教之旧,但其结果不能为希伯来的路向助势,却为第一条路向帮忙,与希腊潮流相表里。因为他是人们的觉醒,对于无理的教训,他要自己判断;对于腐败的威权,他要反抗不受,这实在同于第一路向的。他不知不觉中也把厌绝现世倾向来世的格调改去了不少。譬如在以前布教的人不得婚娶,而现在改了可以婚娶。差不多后来的耶苏教性质逐渐变化,简直全成了第一路向的好帮手,无复第三路向之意味。勉励鼓舞人们的生活,使他们将希腊文明的旧绪,往前开展创造起来,成功今日的样子;而一面教权封建权之倒,复开发近世国家政治、社会组织之局面。总而言之,自文艺复兴起,人生之路向态度一变,才产生今日所谓西方文化。考究西方文化的人,不要单看那西方文化征服自然、科学、德谟克拉西的面目,而须着眼在这人生的态度,生活路向。要引进西方化到中国来,不能单搬运,摹取他的面目,必须根本从他的路向、态度入手。但是四五年来,大家只把科学方法,德谟克拉西的精神说来说去,总少提到此处。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P381)
上世纪初的这一段议论将西方文化的本质予以透彻的剖析,其长处短
处一目了然。
梁漱溟论中国文化曰:
"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中国生活是理智运用直觉的"。中国文化"精神移用到人事上,于物则忽略。既不是中国人笨拙,亦不是文化进步迟慢,而是文化发展另走一路了。"(《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认为世界文化的终极是走印度文化一路。这恐怕同梁漱溟本人从少年起就是虔诚的佛教徒不无关系。
梁漱溟认为世界文化的明天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梁淑溟说:"除了信赖人的理性,不再信赖其它。这是何等精神,人类便是再进步一万年,怕亦不得超过吧。"又说:"问题在人,问题之解决仍在人自己。不能外求,不信赖人,又怎样?信赖神吗?信赖国家吗?或信赖......吗?"(《中国文化要义》)
西方文化偏物质、偏欲,中国文化重心灵、重情。在物质极大丰富,可各取所需的未来社会中,欲的需求都能得到完全的餍足;而灵的、情的追求、平衡、满足则永无止境。
西方文化将心灵、感情的追求、平衡、满足向外用力,终极指向寄托于宗教、上帝。
中国文化则向内向里向心用力,返诸自身、自己、心灵、理性。
中国文化在这一点上、在这根本性的一点上,与西方文化截然相反。中国文化就是追求、平衡、满足心灵、情的文化。儒家重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是向里向内向心的文化;以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首重个人自我修养的完善完美,家、国、天下居次。"进为良相,退为良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至善至美,圆融柔和,益人益己益世的文化;它同纯然的奋争,非要如何,非此即彼的文化是迥然不同、高下有别的。这在将来的世界,是会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来的。
向内向里向心用力,返诸自身、自己,是自身理性的彻悟,这有别于向上帝倾诉。无论是苦难还是仁义,都是自身自己的事。这与从耶稣基督处索取大爱、把苦难推给上帝寄望于上帝的悲悯理解,是迥然有别的。自身的彻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1935 年1月,王新命等十位教授联名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1958年元旦,牟宗三、唐君毅、张君劢、徐复观等人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考诸两宗宣言,都有出台的社会背景或事件基础。上世纪三十年代号称经济腾飞的"黄金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阻碍地实行" 拿来主义",崇洋趋新成为时尚,王新命等人是针对国人西化风尚有感而发,要求国人心中有文化本位的观念。至于五十年代台湾地区的文化宣言,则是一批真诚的儒者,或说以中国文化自命的践履者们,激于罗素等西方大哲骨子里的"西方中心主义"而发布的庄重的声明。
张君劢、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诸新儒家的宣言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民主思想的萌芽,这同西方的民主宪政是有共通、相容之处的;历史的发展,需要中国建立民主制度。
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萌芽与西方的民主宪政熔于一炉,是中国未来文化的走向。
张君劢、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四位浸淫西方文化日久,不同于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金岳霖、贺麟、冯友兰诸儒学大家囿于大陆,故他们于东西方文化如何熔于一炉的见解,有高于梁马诸公者。但是必须明白无误地指出:这是在他们全都一致地立足于中国文化本位的大前提下,也就是笔者在第四章所说的:"中国需要以中华文化为主地来接纳消化西方文明。"虽然这是老掉牙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老生常谈,但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新旧儒家的"老生""新生"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同梁漱溟世界文化的明天是走中国文化路向说大体一致的。
近年来,大陆儒学昌盛,各地有读经堂之类的学校兴办,以教育《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为主。值此沉沦堕落之世,儒学沉渣泛起乎?回光返照乎?重掀波澜乎?帮忙乎?帮闲乎?论者见仁见智。以大历史角度视之,以三大文化路向观视之,在物欲高涨泛滥的时刻,人心重归本位,向里向内,寻找、追求灵与情的平衡、满足,无论肤浅深刻,都是好事。哪怕只是昙花一现,也是穿透沉沉黑幕的一缕光明,带来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丝可能和希望。
最近荣获有人文学界诺贝尔奖之誉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奖的余英时先生在颁奖仪式上说,"如果历史有所指引,那么中国与西方文明对于基本价值有极大的重叠。毕竟对于共同人性与人格尊严是道教的义理,他更为深信,一旦中国文明重返儒家之道这个主流,有关中国对抗西方这个关联性问题将终告结束。"(台湾中央社刘坤源报导,转引自:新世纪新闻网)
基督文化有创世纪、有世界末日。"儒家没有‘创世纪',也没有‘世界末日',但是随时都可以是‘创世纪'或‘世界末日'。"(余英时语)这正是儒家文化异于其它文化的高明之处。
荀子曰:"天地始者,今日是也。"《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创世纪的意思,随时都是创世纪的意思;反过来看这两句话,也就是漆黑一团,乃混沌初始,亦世界末日也。这是中国文化准确透彻简明扼要地诠释当世的典范语言!
纵观近现代史,在西方文化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的景观下,中华儒学的复归昙花屡现。昙花绝美,一现足观;屡现者,正是留恋不去,生命力时时勃发的征候。既屡屡"一现","一现"亦即"永现",庶几昙花转为"天花",遍撒中华,儒学复归,汲取西学精华,融为一体,中华文化复兴可期也。
笔者服膺梁漱溟世界文化三大路向之说。世界的明天是中国文化。中国的明天无论有无,都在我们人人心中!愿人人自省,向内向里向心,为中国明天的存活和到来努力。
附记
本书写作主要参考书目、资料:
《论语》、《易经》、《老子》、《史记》、《战国策》、《国语》、《庄子》、
《墨子》,
《圣经》、《柏拉图对话录》,
《哈维尔文集》,
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
吉拉斯:《新阶级》,
《梁漱溟全集》,
《鲁迅全集》,
《胡适文存》,
《王若望全集》,
《刘宾雁纪念文集》、
刘宾雁:《第二种忠诚》、《人妖之间》、《在桥梁工地上》、
《刘宾雁自传》,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士与中国文化》、《重寻胡适历程》,
北明:《史前意识的回声》、《告别阳光》,
郑义:《中国生态环境紧急报告》、《历史的一部份》、《红色纪念碑》,
万之:《十三岁的足球》,
巫宁坤:《一滴泪》,
苏炜:《独自面对》、《迷谷》,
张郎郎:《大雅宝旧事》,
康正果:《生命的嫁接》、《我的反动自述》,
汪建辉:《中国地图》,
盛雪:《远华案黑幕》,
廖亦武:《冤案录》、《底层访谈录》、《证词》、《土改惨案系列》
《当代中国研究》、《中国之春》、《北京之春》、《民主中国》、《观察》、
《议报》、《开放》、《争鸣》,
博讯网站、新世纪网站、大纪元网站、民主网、北大三角地网站。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