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神文化时期
*黄帝时代
到距今约五千年前,神州舞台出现了人类历史重要的一幕--黄帝时代的降临。黄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无比的尊敬。其实中国人"敬天法祖"的特性,除了与上古神传时代的人神共处有关之外,与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有着密切关系。黄帝之后有"绝天地通"的传说,即人神分隔,中华民族就在神传的文化基础上,从黄帝时代开启了以人为中心的、一幕幕璀璨的半神文化序幕。
早期的中国先民主要居住在黄河流域,这与其丰富的自然条件有关。后来才开始慢慢向南迁徙。当时各个部落都尊神农氏为天下共主,尊其为炎帝,并向其朝贡。其族群主要生活在黄河下游一带。相传在黄河流域生活的另外一个逐渐强大的部落是有熊氏的族落。有熊氏,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形象就异于常人,《春秋纬·元命苞》说他是"龙须",而且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有着清晰的判断力。后被推选为部族首领,称为黄帝。其族群原居于西北,后迁徙至涿鹿,也就是今天河北涿鹿东南一带。
轩辕时代,炎帝的族落已经衰败。其他部族之间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却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黄帝开始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部族,各部族这才都来归从。但生活在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的九黎族的首领蚩尤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他为与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展开了一场大战,炎帝战败,向黄帝求救,与之结为联盟。黄帝统帅二个部落的族人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涿鹿大战"是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而关于这一重大事件中的另一人物蚩尤,根据有关的文献,其形象是暴君和乱贼,是相当丑恶的。《尚书·吕刑》的记载为此类观点的代表:说蚩尤作乱,以酷刑杀戳统治苗民。不过,根据《龙鱼河图》的记载,蚩尤是一个有着怪异神力的神的形象。"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非常厉害。《述异记》也说:蚩尤"铜头铁额 "、"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食沙石子"等。所以黄帝也打不过他,只好去祈求上天神灵的帮助。根据《黄帝玄女战法》中的记述:
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胜'。遂得战法焉。又《玄女兵法》中也说:"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可见蚩尤是很强大的对手,其力量与黄帝不相上下,黄帝只有求女神帮助才取得了胜利。从此次战争的记载可以看到蚩尤的神的形象,他不仅"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而且可以" 靖风伯雨师大风雨",还可以"作大雾,弥三日",使黄帝令风后做指南车才战胜了他。可见,不仅蚩尤有神性,黄帝也有神力,可给风后等神下命令。
今天河北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黾足蛇首;主掌疫病,其俗遂立为祠。这说明在大战的涿鹿,冀州人长久的祭祀蚩尤神,其它地方如太原、朝鲜也祭蚩尤神。黄帝的形象也是如此,他们不只是历史人物,而且也是古史中的具有神的特征的形象。这也表明,人神同在的时期一直持续到了五帝时期仍未断绝。
黄帝大败蚩尤,并杀死了蚩尤后,炎黄两部落又发生了战争。起因是炎帝想進攻其他部落,从而导致其他部落都来归从黄帝。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各种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取得了胜利。从此,中原各部落皆尊黄帝为天下共主,即天子,取代了神农氏。天子的意义就是上天的爱子,赋天命行天道于人世。所以实际上,黄帝成为中国历史首位以武力、以兵征天下的形式臣服诸侯、统一了华夏族的帝王。《史记》称,黄帝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而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自承为"黄帝后裔",又因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也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成为天下共主后,逐渐平定了天下。他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熏玉)部族,并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黄帝接着又立百官,制典章,举贤能,封禅祭天,大治天下。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部落。他还常常祭祀鬼神山川,次数为自古以来最多。他还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贤臣治理民众。此外,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有节度的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
此外,黄帝还命臣民建屋室、种五谷、作衣裳、造舟车。在黄帝时代,文字、医学、算数、历法、乐器、陶器、蚕桑等各种发明相继出现。相传指南车就是黄帝发明的。因此,后世认为中华文明奠基于黄帝时代。
相传黄帝身边的一个叫仓颉的史官造了字。据说,仓颉的头上有四只眼睛,可以看见神明。他抬头可以看到奎星圜曲的形状,低头可以观察龟壳的纹理及飞禽走兽的足迹。仓颉广泛的收集世间众多美丽的图像,综合而成文字,被后人称作"上古文字"。据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天下粟,是因为仓颉造了文字,值得庆贺。那么鬼哭,则是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会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无太平日子,连鬼都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在历法上,黄帝用上天赐予的宝鼎,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黄帝时代还发明了记日法,以记录日子的变化。《史记.五帝本记》说:"黄帝 ...... 迎日推策"。"策"是一种小竹木片。迎来一次的日出,就移动一根竹木片。记日法的发明中,以天干记日法影响最为深远。所谓天干记日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逐日依次用一个字来标记一天。这个方法后来和地支结合成为干支记日法,它一直延续使用到现代,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极有特色的部分。
传说中国数学的创始者也是黄帝,最早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工具都是在黄帝时代发明的。例如汉代的一本数学著作《数术记遗》中说,是黄帝发明了数的记法和用法。也有的书中说,最早的算数是黄帝时代一个叫"隶首"的人创作的。
黄帝的正妃是西陵国的女儿嫘(léi,雷)祖。嫘祖发明了养蚕,并教给人们如何利用丝茧编织衣服。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嫘祖和黄帝的另一位妃子嫫(mo)母一起,帮助黄帝治理天下,相传二人皆有着高贵的品德。嫘祖在和黄帝巡视天下时,病逝于途中,黄帝谥嫘祖为"祖神 "。
由于黄帝的贤德,万国安定,老百姓生活富足。史籍上说,黄帝在位的一百年中,中国没有贼盗殴斗,人们谦让和睦,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甚至虎豹不伤人,鸟兽虫蛾都受他的教化影响,是个"道行天下,人间天堂"的盛世典范,因此后世尊称轩辕黄帝为人文初祖。
关于黄帝,还有着许多关于他求道的传说。司马迁在《史记》上说黄帝获宝鼎与神策,治世"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形容黄帝懂得顺天而治,知阴阳、生死变化之理,行道天下,是个修炼得道之人。相传他得法悟道后,治理国事同时炼丹求鼎、静心修炼。公元前二五九八年,黄帝在桥山山下,铸造了一个大鼎,当铸成那一瞬间,天忽然开了,降下一黄龙迎接他。黄帝与随身的宫臣七十多人一起跨上黄龙,白日升天,圆满功成。福分不足的群臣来的太迟,只能抓住龙须,结果龙须脱落,他们也掉下来了。这时候,万民百姓亲眼仰望这神圣壮观的一幕!这些没跟上的臣子与百姓,感恩怀念之余,把黄帝遗留下来的衣服,埋葬在桥山山下,即今天陕西黄陵县的黄帝衣冠冢。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对生命圆满的结束就是归天成神的原由。所以中国人对过世的祖先,也认为是另种形式的归天成神,祖先在天之灵能庇佑看护子孙,所以家家户户供奉自己祖先,同姓亲祖甚至建造祠堂共同祭祀,年节祭祀祖先,"敬天祭祖"就这样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
从三皇到黄帝,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黄帝具有一定的神力,但他不再象神话时代的三皇般,以神祗的形式降世,而是以"治世的帝王"兼"得道的修炼人"出现于世,承接着神传文化与人本文化的交接。黄帝最后的圆满回归,表明人类可以通过修炼再回归于天,人与神之间连通的唯一管道就是"修炼",天代表神的世界,人是神造的,来自于天,回归于天,"天人合一"的观念就这样根深蒂固的深植在中国人的内心中。
*颛顼和帝喾时代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嫘祖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部族首领,居住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部族首领,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升天后,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教导百姓养殖各种牲畜,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址,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颛顼的侄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ku)。
相传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身为帝王,他遍施恩泽于众人而不考虑自身。他高瞻远嘱,明察秋毫。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百姓之所急。他行仁德而不失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道德高尚,天下无不归顺。他对收取的土地上的物产,一向节俭的使用;他行动合乎时宜,吃穿用度如士人同。他爱护并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的迎送日月的出落;他明识鬼神,慎重的加以事奉。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訾(jū zī,居资)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幺政绩,于是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帝尧时代
根据《春秋纬·元命苞》,尧出生时也有异像,称"尧眉八彩,是谓通明历象,日月旋玑玉衡",就是说他有着八种颜色组成的眉毛,这象征他可以知天文,晓历法等。《春秋纬·合诚图》还说他的额角象太阳等。
尧继位后,象他的父亲一样,仁德如天,智能如神。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同老百姓一样﹐住茅房﹑吃糙米饭﹑喝野菜汤﹐夏天穿粗麻衣﹐冬天加块鹿皮。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个部落也都能和睦相处。他对老百姓关心备至﹐一点私心都没有。
象黄帝、颛顼、帝喾一样,帝尧命令臣子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的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恭敬的迎接日出,并详细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xiù,秀)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详细安排夏季的农活儿。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住在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恭敬的送太阳落下,有步骤的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卯)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進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此外帝尧还告诫百官一定要各守其职,这样各种事情才会顺利進行。
帝尧在位期间,天下各族和睦相处,人人敬天畏地,重德律己。后来,帝尧老了,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丹朱继承帝位,认为他德行不够。他便问身边的臣子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向他推荐了鲧,尧认为他能力不够;后来四岳又推荐了虞舜。虞舜是个盲人的儿子。虽然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但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得很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这说明虞舜具有非凡的品行。
为了考察虞舜的德行,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以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规)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着担任司徒之职,谨慎的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也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又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進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加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德行。便把他叫来,希望他现在就登临天子位。舜则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不过,在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禅让"。后来,舜又将帝位禅让给了禹。
"禅让"的传说在我国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借孔子之口评论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大同"社会是我国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说社会选拔贤能的人参与国家统治和管理,提倡诚实信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准则,建立"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理想社会。
尧将帝位禅让给舜后,因为年事已高,便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乎天意。对于尧选贤继位的做法,孔子赞道﹕"大哉﹗尧之为君也。"说尧是一个以天下为公的楷模。
舜代尧治理国家后,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并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的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
舜还于当年二月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召见东方各部落首领,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各首领。
五月,舜又到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所作所为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并用一头牛作祭品。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部落首领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他们详细阐述治国之道,并根据业绩進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
舜开始将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并疏浚河川。舜提倡审慎使用刑罚。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可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了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部落首领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待续)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上下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