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年仅六岁,化名郭晓晓的女孩是登峰市农民工郭占超的女儿。《郑州晚报》10月14号刊登了郭晓晓站在课室窗外听课的照片。有关报道说,今年九月十号,郭晓晓被允许进入登峰市河滨路小学上学,但一个多星期之后被"清理出校",因为想继续上学,郭晓晓每天都背着书包站在课室窗外听课,已经有二十多天。郭晓晓的父亲在登峰市登三轮车为生,他对媒体表示,为了让女儿能够上学,他给了学校校长五百元人民币,但后来钱被退回,女儿被赶出了学校。这篇报道和照片被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引起多方关注。河南登峰市教育局的官员李先生向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解释说,按照河南省的规定,只有那些签订了务工合同的农民工子女,才有资格在城里的学校就读。
"国家规定就近入学,那个小女孩可能就是不在这个学校的招生范围。在市区务工的农民工在市区上学要有相关的证件,属于哪个企业?哪个商场?签订了一个务工合同,在劳动部门签订了的劳动合同,有这些有手续的农民工子女就会全部安排。"
登峰市教育局李先生表示,郭晓晓父亲的户口不在登峰市,也没有签订任何务工合同,因此按照规定,他的女儿只能回原籍就学。不过,居住在湖北的中国民生观察工作室负责人刘飞跃表示,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部分都并没有签定务工合同,尤其在中小城市,签合同的农民工人数更少,因此这条规定等于是剥夺了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享受法定的义务教育的权利。
"很多没有合同,没有合同的可能比有合同的多。本身的这些政策规定是不是完全合理?我觉得有待于讨论。关于务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官方也在强调,得到一个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在现实生当中,今天这样的例子,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侵犯。"
登峰教育局的官员李先生认为,中国教育资源有限,如何合理安排是一大难题。
"因为登峰学校很少,但人口很多,流动人口也太多。在城市里面有很多外来打工的,有很多一个人蹬三轮,或一个人推个小车买个菜,有很多这样的人,孩子又小,这对孩子是很不利的,毕竟是要随父母就近入学的这样一个情况。"
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刘飞跃表示,他理解城市教育部门的难处,但政府如果下决心解决,有些困难并不是不能解决的。他认为,农民工子女就学在中国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中国的法定全民九年义务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
"在日常教学管理当中,对接收户口不在当地的农民工子女可能确实有些困难。教育是涉及一个儿童将来参与社会竞争的一个能力,影响他的一生。维护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应该是第一位的。事实上,我看要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问题,包括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不能解决的。"
登峰市教育局的官员透露,由于《郑州晚报》的文章引起很大反响和严厉批评,登峰市教育局已经开会研究如何解决郭晓晓在当地学校就学的问题。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农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