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温家宝为何公然说谎?!

中国的毒奶丑闻还在继续发酵,已知患病婴幼儿已经增加到将近6万4000人。据路透社9月28号报导说:「温家宝说:『中国发现这个问题没有丝毫掩盖,我们坦诚面对,而且勇敢加以解决。』」中国在毒奶丑闻中有没有掩盖、隐瞒?我们对比一下中外媒体的报导。

石家庄拖延报告两高官一度隐瞒

9月13号,中国政府就三鹿毒奶丑闻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据中国媒体报导,河北省副省长杨崇勇说,「河北省政府是9月8日得到报告的,石家庄政府向河北省政府报告了这个情况,河北省政府很快就向社会公布了三鹿『问题奶粉』的情况。」

中国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也从旁证明说:「这是事实。而且同一天,河北省政府就开始组织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進行调查。从政府接到相关信息到做出反应,是迅速的。」

然而路透社9月28号的报导说:「石家庄政府和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在8月2日正式被告知三鹿毒奶粉问题。市政府等了38天才正式通知省政府官员。」

在9 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副省长杨崇勇改口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属下的国际在线报导说:「杨崇勇先生17日在北京表示,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月2日向石家庄市政府报告奶粉质量存在问题的情况后,市政府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布,直到9月9日才向省政府报告,应承担重大责任。」

在这里,杨崇勇把石家庄市政府向河北省政府报告的时间推后了一天。同时,这也证明:高强和杨崇勇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都隐瞒了石家庄市政府拖延报告的事实。

石家庄在新西兰通报之后才报告

不仅如此,在丑闻公开的时间上还有一个「巧合」。新西兰大型乳品公司恒天然公司拥有三鹿公司43%的股份。路透社9月28号的报导说:「巧合的是,新西兰总理说,由于石家庄政府没有公开采取措施,使新西兰政府很困扰,因此正好就在9月8号这一天把毒奶粉问题告知了北京。」

法新社9月16号报导说:「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说,新西兰政府9月5号得知奶粉有毒的问题,在中国地方官员拒绝采取行动之后,新西兰政府在3天以后将这个情况告诉北京,把事情捅开了。」

也就是说,就在新西兰政府向中国政府通报毒奶粉丑闻的当天或者第二天,河北省政府恰好接到了石家庄市政府的报告。

但是根据新华网9月16日的报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否认中国政府是在得到新西兰政府通报后才采取措施的。

报导说,「姜瑜回答说,9月9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商务部分别接到新西兰方面有关三鹿奶粉问题的通报。在此之前,中国有关地方政府已掌握了有关情况并采取措施。中国中央政府在接到地方政府通报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并作了相关部署。」

中国政府把新西兰政府通报的时间推后了一天,而且不提石家庄市政府9月9号才向河北省政府报告的事实,似乎要避免让人们想到这个日期上的巧合。中国媒体则既不提新西兰政府对此事的介入,也不提9月8号和9月9号这两个日期的巧合。

奥运压倒报警?

英国《电讯报》9月24号报导中的一个细节也让人感到蹊跷。报导说:「《每日电讯报》了解到,在恒天然公司得知情况以后,曾经举行过3次会议,试图说服石家庄市的卫生保健官员发出警报,但是没有成功。」

「中央政府曾经发出过警告,要媒介在奥运会期间压制『坏消息』,尤其是可能引起卫生保健恐慌的消息。一个消息人士说,恒天然公司也被告知,政府官员担心引发『社会动荡』。当时在场的人包括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驻当地的代表。」

人们并不知道这个国家质检总局的代表是否向总局汇报了。

国家免检制为害知多少

英国广播公司BBC9月17号报导说:「中国政府对2004年婴儿奶粉事件的反应显示,消费者很难判断什么产品能够安全地消费。当时,政府告诉家长说,他们应该从30种获得官方认可的牌子里选择奶粉。而最近这次检测发现,一些这些官方认可的公司的产品含有三聚氰胺。」

就在今年6月25号,中国39健康网还报导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对婴儿配方奶粉抽查的报告得出结论:「此次抽查了16种获国家免检产品和8种中国名牌产品,经检验,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质量稳定,所检项目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报告列出的10个「质量较好的企业和产品」中就有三鹿和伊利。

《上海金融报》9月26号的一篇评论说:「18日,国家质检总局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对《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办法》予以废止;同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决定废止《国务院关于進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有关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内容。至此,由于这项制度的根本改变,任何食品加工企业再也没有顶着『免检产品』的帽子享受质检豁免权的可能,人民食品安全得到進一步地保障......」

中国的国务院和质检总局并没有向公众承认免检制度造成的欺骗效果和危害。

「辛辛苦苦大半年一下回到奥运前」

《上海金融报》9月26号的一篇评论说:「前阶段,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开放、强大、和谐的中国,使得国家的声望在国际社会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然而遗憾的是,在残奥会刚刚闭幕,......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却又让人唏嘘一片。」

路透社9月28号的一篇分析文章引述中国互联网上一句流行的话说:「忙活大半年,回到奥运前。」

中宣部在行动

美国《时代》周刊9月23号的报导说:「中央政府对一系列灾难的反应暴露出北京尴尬处境最核心的矛盾,即要保持『稳定』,以及共产党的统治,同时必须要让人们看到当局在采取行动。于是,公众被告知一些商人被逮捕,高级官员辞职,包括一位省长和国家质检总局局长。

「但是『稳定』也意味着不让责任追究过于直接地把焦点中心落在共产党身上。在消息公布几天之后,中宣部就命令国营媒体在报导毒奶粉丑闻中缓和语气。代表愤怒的受害家长提出法律诉讼的律师们接到绝对清楚的命令,要他们放弃起诉计划。互联网上讨论这个题目和其它最近发生的灾难的帖子被迅速删除。」

的确,据美国之音9月16号报导:「面对三鹿奶制品事件的曝光和由此产生的巨大负面效应,中国政府开始权衡利弊,收紧报导口子,让各媒体只能用新华社的通稿。」

「中央电视台人士说,上星期五就接到了通知,说只能采用新华社的通稿。还有的记者说,的确已经下文件,让新闻单位最好不要报导有关的评论和儿童因这种奶制品而患有肾结石的事情。」

法新社9月28号的报导说:「国际记者联盟上个星期批评中国政府限制网站报导这次丑闻。这个提倡新闻自由的组织说,这些限制包括下令只能发布政府官方信息,以及正面报导北京对这场危机的处理。」

赞歌向着政府唱

中国官方头号媒体新华社则多次唱出「主旋律」。新华社9月15号发表《「I级响应」发出以后──中国政府全力处置「三鹿奶粉」事件》。报导说:「卫生系统:夜以继日救治患儿;质检系统:检测所有奶制品,24小时不间断;工商总局:不让一包『问题奶粉』有机可乘;农业部:切断不合格牛奶的源头;政法系统:快侦快破,加紧调查。」

中新社9月24日报导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纽约一次宴会上发表讲话:「温家宝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我们立即采取了果断措施,包括公开信息、坚决地将有害的奶粉和奶制品下架、封存并且销毁,严肃查处事件的肇事者和责任人。」

不具名文章批境外媒体*

与此同时,英国广播公司BBC9月22号的报导援引新华网一篇文章说:「官方新华社主办的新华网星期一发表不具名文章,点名指责路透社等境外媒体,『借题发挥,借「三鹿事件」开展针对中国的负面报导。』文章说:『虽然我国政府已经迅速的启动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并做出了快速妥善的善后工作,但仍有一些境外利益机构借题发挥,趁火打劫。』」

一味表扬和下次危机

然而人民网9月19号发表一篇评论说:「一味表扬将会掩盖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掩盖事实真相,有时虽然也能起到诸如『鼓舞士气』、『看到光明』之类的作用,但『失』大于『得』,最后会在『光明』的虚幻里走向下一个危机。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多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