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 国家办体育就是奥运政治化

值奥运之际,有网友建议把8月8日设立为"体育节",有人进而把这个节解释为"全民体育节"。节,除了民俗意义上或纪念意义上的外,大都为弱势或弱项而设,比如在男性社会中需要有个妇女节,树木砍光了,需要有个植树节。他如劳动节、儿童节、爱鸟节等,大体若是。如果要设全民体育节,应该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因为全民体育与奥运金牌之间的反差,显然是一个问题。

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改变现有的国家体育体制。世界体育有两种,一种是体育,一种是中国体育。以奥运为例,欧美参赛国的运动员不是业余就是职业,中国运动员不然,几乎全部是专业。业余不论,职业和专业的区别,职业运动员如果靠的是门票和广告,专业运动员则靠国家,并为国家所包养。这是一个常见的对比,欧美体制下的运动员获奖,可以有很多感谢对象,但为什么偏偏不感谢国家?因为他的奖牌和国家无关,他所在的国家也不可能拿纳税人的钱让任何一个人去玩奖牌游戏。请注意,奥运英文中的game,原意就是游戏,奥运说白了就是人类间的竞技体育游戏。但,尽管是游戏,中国获奖运动员对着话筒,非感谢国家培养不可。这不是套话,而是事实。当然,进一步的事实是,与其说国家拿钱,其实是我们全体纳税人拿钱。因此,这一现象和另一现象联系起来更有意味,就像世界上有两种作家,一种是作家,一种是中国作家。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特色,文化上要养一批专业作家,体育上要养一批专业运动员。

这是个体制问题,正如这是个问题体制--否则体制改革也无从说起。问题在于,国家体育的道路,不符合奥运体育精神。奥运鼓励人人参与,这种参与是在人人都有职业之外的业余,因为世界上一般人都不可能以游戏为业。当然,某些体育项目因为有强烈的对抗观赏性,比如美国的篮球橄榄球等,已经商业化和职业化了,但到此为止,就不能再往前走。往前就突破民间体育的框架,变成国家体育了。国家体育就是政府养体育,体育作为游戏,本来就是个人的事和民间的事,它从一开始就与政府无关。奥运之前,我们一再反对奥运政治化,殊不知,如果政府介入或包办各种体育运动,这行为本身就已经使体育政治化了。因为政府的作为无不与政治有关。

另外,政府既然是拿纳税人的钱办体育,它的指向就很明确,即体育经费应该用于全体纳税人即全民。政府有责任为全民提供各种体育设施上的完便,而不应以若干年一次的运动比赛拿金牌为目的。我不知道拿一块金牌,国家为体育划拨的财政预算是多少(也许根本就不封顶),但不管怎样,如果在预算既定的情况下,切蛋糕的原理是此大彼小,即用于金牌进项的多了,用于全民的则必然少。奥运体育鼓励全民体育,如果把资源无度集中在项目运动上,对全民体育来说就很不公平。

因此,如果设立体育节,意义就在于要全民体育,不要国家体育。让体育回归社会从而与政府脱钩,这是体育体制的转型。其实,在诸多公共事务上,应该本持一个原则:社会能做的,政府就不要参与。毕竟政府的角色是维持者而非参与者。希望借奥运东风,我们能够逐步开始包括体育体制在内的整个国家体制的转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邵建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