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月工业生产增幅 一年半新低

中国7月工业生产与M2货币供给双双下滑,工业生产更创下一年半以来最低增幅,显示大陆经济成长脚步确实放缓,并可能拖累第三季国内生产毛额 (GDP)表现。

中共国家统计局昨(14)日公布,7月工业生产较去年同期成长14.1%,不仅低于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的15.9%,也不如6月的16%,是2007年2月以来最低的一次,主因在于出口订单疲软,加上官方限令北京与周边五省工厂大规模停工,以改善奥运期间的北京空气品质。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这次放缓可能意味,未来几个月出口成长将会下降,(但)奥运前工厂歇业只占一小部分原因而已。"

彭博资讯报导,全球经济疲软导致订单受限,燃油与原物料价格上扬也造成部份企业暂缓扩张,加上中共官方在奥运前大张旗鼓遏止空气污染,显示大陆7月出口的加速成长,可能无法持续下去。

中共国家资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撰文指出,出口疲软是大陆7月工业生产放缓的关键因素,其本身则肇因于人民币升值与全球经济降温。过去一年人民币已升值逾10%,使得大陆出口货品价格更昂贵,在海外吸引力因而下降。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大陆央行)13日晚间宣布,7月M2货币供给率同样放缓至16.4%,低于6月的17.4%,其中家户储蓄持续成长,意味民众把资金抽离股票及房地产,转移至银行存款。

上海德邦证券分析师张帆说:"这是因为全球投资人对中国经济成长不再像以往那样乐观,使热钱流入变慢所致。从分类项目观察,家户贷款下降,这不是个好现象,因为这表示未来消费不会强劲成长。如果大家拿不到房贷买新房子,最终房地产投资就会缩水。"

雷曼兄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大陆7月工业生产数字可能冲击第三季GDP,目前雷曼兄弟仍预测较去年同期成长9.2%,远低于第二季的10.1%。

孙明春指出,在奥运会的影响之外,全球需求疲软与大陆普遍缺电,都是伤害工业生产的因素。他预期,8月工业生产将持续放缓。


本文留言

作者刘焕彦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