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隋炀帝“形象工程”的历史教训

 2008-08-12 09:3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提到隋炀帝,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他骄奢淫逸,祸国殃民。殊不知他还有一项特长:善搞“形象工程”。

大业六年元宵节,为了接待西域各国酋长和商人,“于(东都洛阳)端门街盛陈百戏,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 月而罢,所费巨万。”又下令装点市容,要求檐宇统一,珍货充积,店设帏帐,人穿华服,卖菜的地方要铺上用龙须草编的席子,街道两边的树上也要披绸挂缎装扮 得五彩缤纷。客人经过,酒店老板要邀入进餐,“酒饱而散,不取其值”。还要谎称:“我国富裕,客人吃饭是向来不收钱的!”史书上说,当时外国人感到很惊 讶,觉得大隋真实泱泱大国,不过过了一会,聪明些的外国人发现了问题,他们问中国商人,“我在你们国家里见过乞丐,衣不庇体,但为什么在这里你们要用绫罗绸缎包树?为什么不把这些布施舍给穷人御寒?”中国商人哑口无言。

隋炀帝确实不愧为“形象工程”高手,组织严密,滴水不漏。既注重“精神文明”,盛陈百戏,自昏至旦;更不忘“物质文明”,店设帏帐,人穿华 服,免费吃喝,俨然大同世界。而且还要求店家统一口径,一致对外,撒谎骗人。究其用心,此举无非是想向四邻夸功显富,炫耀政绩,以扬威天下,震慑周边国 家。然而,隋王朝表面风光,实则危机四伏,权贵阶层肆意掠夺欺凌蚁民,豪门荒淫糜烂,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动乱频发,隋炀帝就好像坐在即将爆发的火山 口上。可就在这样的形势下, 居然还有心情去搞什么“形象工程”。话说回来了,越是色厉内荏就越需要虚张声势,越是形象糟糕就越要搞“形象工程”,真正强盛的年代,倒是少闻这些弄虚作 假的“形象工程”。

果然,在隋炀帝这一“形象工程”问世的第二年,就爆发了农民起义,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一时间,竟有“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烟尘”。隋炀帝自 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叹息:“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大业13年,隋炀帝终于和他的王朝一起覆灭。当然,隋王朝烟消云散,主要是因为阶级矛盾不可 调和,但是隋炀帝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对加快其衰败的进程也“功不可没”。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死时,其宗室、外戚不论长幼,全遭杀戮,无一幸免。隋炀帝虽无后,但其爱搞“形象工程”的遗传基因却能跨越时空,代代相传。时至今日,“遗风”非但大有市场,那炀帝的阵仗已然“小巫见大巫”了。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