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经济的残酷擂台 鼻青脸肿的总是消费者

宛如席维斯史特龙所饰演的"洛基",近年来,英 美消费者虽每每遭受重击,但总能像戏中的悲剧拳击手一样站起来再战。然而,现在情况却已经改变-消费者们摇摇欲坠,看似要被击倒(K.O.)了。

问题在于,英美两国的消费者所能承受冲击的范围逐渐缩小。学者与经济学家持续争辩房价以及房屋增值抵押贷款(mortgage-equity withdrawal ;MEW)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过去几年来由于房价不断上涨,消费者可藉由此种贷款将房子拿去抵押,换得可消费的现金,但现在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房市萎靡没有贬损他们的财富,那么,股市跌势可就很难躲得过了(自去年高点已下跌20%左右)。

也许有人认为,英美消费民众若对自己的工作抱持信心,自然不怕财富缩水。然而美国过去 6个月的非农业就业人数,每个月均较去年同期下滑。而英国指标失业率虽并未大幅攀升,但营建等若干产业却不时听闻裁 员消息,连拥有工作的人也担惊受怕。

拜食品与能源价格之赐,全球通膨不断蹿升;所幸劳工薪资并没有随之攀升,对全球央行不斥为一好消息-1970年代工资和物价螺旋上升并不会重演。

如果消费者能够持续借贷行为,也许还能够克服这些经济障碍,但实际上信用危机的发生亦阻断了此种可能。近来英美银行的抵押贷款核准件数不断下滑,其它消费者信贷也正逐步萎缩。

诸多坏消息尚未远飏,消费者的信心水准亦落于谷底。令人诧异的是,为何没有广泛影响到零售销售与经济成长?

5 月份美国政府的退税方案的确有效,对于不省人事的拳击手来说,效果就像是提神的嗅盐(smelling salts)一般,当月的食品与电子产品等零售品销售均有所增长。

事已至此,英美政府到底能做些什么?手中银弹有限的美国或许有可能再行一次减税。美国联准会(Fed) 则必须盼望去年秋天起的一系列降息能开始发挥作用(货币政策通常需要12-18个月才能发挥功效)。而英国则因预算赤字过高,无法施惠于人民,而且英国央行(BOE)顾及通膨蹿升,亦无法施以降息。

长期而言,尽管英美两大经济体减少对消费者支出的倚赖或许是件好事,但如果转变速度过快,短期内经济可能会变得很惨。不管是那一种方式,结果都不会太好-想像洛基打完15个回合,即能窥之一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吴国仲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