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冰:瓮安事件是政治危机激化社会危机(图)
【看中国记者袁晨报道】贵州瓮安事件起因于一名女中学生被杀,随后被害家属认为公安局执法不公,从而引发社会事件。发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里的刑事案件,并能够导致上万瓮安人的愤怒,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海外,都引起了全球的各界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目前,中共官方媒体将其定性为"打、砸、抢、烧"的犯罪行为,对于其中的社会因素和司法程序,看中国记者采访了曾经在贵州省从事法律教学研究的自由主义法学家袁红冰先生。
社会背景分析
作为曾经在贵州从事法律教育工作多年的袁红冰,首先介绍了贵州省的人文背景。他说:"贵州省在中国古代就是流放各种政治犯的地方,非常的落后。现在贵州省仍然是很落后的地方,有很多的贫困县,这在相当的程度上跟贵州的地形也有一些关系。但是贵州省省会贵阳,现在被称为是「小香港」,也就是贵阳相对其他的地方的生活是一个十分繁荣的地方,但是,人民是普遍的贫困。城市的繁华基本上都是中共高官的各级官吏,他们所生活的天堂,这就表明贵州省这个地方,上方阶层极其富有,他们的富有是利用了国家的腐败权力、贪污受贿积累起来的很多的财富。"
政治危机是引发社会矛盾危机的主因
袁红冰认为贵州瓮安事件的真正社会因素是政治危机引发了社会矛盾尖锐化。他说:"贵州瓮安县是一个很小的县城。这次看到瓮安县聚集起来的人数达到几万人,起因是因为一个女学生被强奸杀害,公安机关不秉公处理,包庇犯罪嫌疑人,同时对这个被害人的家属进行百般的欺凌。这一个人的事件引起几万人群体性的反抗,表明了多年来在群众中已经积累下了对这些贪官污吏强烈的愤怒,是长年积累下来的。
他认为这个事件的背景才是极其深刻的,表明了中共暴政的一个政治危机,那就是中共暴政的各级狗官已经成为各级人民愤怒和仇恨的对象,而人民之所以对它愤怒和仇恨只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不仅有腐败的权力、贪污受贿,而且还用这种腐败贪污的权力,利用黑社会的手段,利用国家恐怖主义的方式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种种的欺凌和盘剥,造成巨大的社会愤怒的情绪,这是这个事情的一个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
腐败的权力和社会的黑势力勾结是瓮安事件的根源
袁红冰表示中共的宣传机构本来就是一个制造谎言的机构,中共暴政现在是用它的暴力和谎言来统治的。他说:"中共暴政的谎言,在相当的程度上是依靠中共官方的所谓的宣传机构进行散布的。现在我们也注意到了中共官方媒体报道,瓮安事件是一次黑势力插手所谓向政府的疯狂挑衅。他们的这个说法,首先曝露出了中共暴政要对瓮安县的参加人民起义的群众,进行迫害的一种借口。所谓的黑势力,我们知道现在在中国的社会是公匪一家、官逼民反,国家的权力已经彻底的黑社会化,我们常说中共暴政已经变成一个黑手党,所以在中国只有一种黑势力,那就是中共暴政。"
袁红冰指出,这次的瓮安事件,可以看到是中共的腐败的权力和社会的黑势力勾结在一起,来迫害欺压那些普通善良的民众。这才是这次事件的本质。
任何党派介入执法的司法过程都是违背宪法的
据中共官方媒体报道,7月1日报道,胡锦涛对该事件做出批示,官方已定性瓮安冲突事件涉及"黑势力插手"。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批示武力镇压。在司法调查未执行完毕过程中,来自中共中央的直接插手,以及贵州瓮安宣传部的肯定-三位嫌疑人不可能受到制裁等,袁红冰认为,任何政党介入这个执法的司法过程都是违背宪法的,而且这个介入的性质比较严重的话,它可能构成犯罪。
袁红冰说:"在中共暴政之下实际执行的法律是什么呢?完全是中共控制了执法和司法的过程。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共暴政在各地的党委都设立了所谓的政法委员会,周永康,就是中共中央的最高政法委头目,共产党这个政法委员会实际上控制了国家的全部执法和司法的过程,所以在现实中法律的程序都是虚假的,那么在中共一党专政的情况下,在中共完全控制了法律的执行和司法的过程的情况下,中共瓮安县的宣传部它说这个嫌疑人不用受到追究的就毫不奇怪的。"
他表示在民主社会之下这个事情发生了以后,任何政党都不得介入整个执法的司法过程。任何政党介入这个执法的司法过程都是违背宪法的,而且这个介入的性质比较严重的话,它可能构成犯罪的,也譬如说中共瓮安县宣传部的这种介入,它本身就是一种犯罪行为,干扰公正和民主社会的法律。"
最后,袁红冰对中共寄希望"奥运"前的稳定与现实危机的冲突这一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共暴政垄断了一切的国家资源,把国家恐怖主义的动力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它们用这种方式可能会保持短时间内的稳定,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必须看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矛盾、社会矛盾、经济矛盾已经达到了极致,发展到了极端,中国的人心早就变了,绝大部分中国人对中共暴政的各级狗官充满愤怒和仇视。总有一天它会在人民大起义和全民总反抗的社会大动荡中,被历史所掩埋掉。"
目前,中国大陆各种事件不断发生,贵州瓮安事件牵动了大陆乃至全球的关注,对于中国的未来,也更加引发人们不得不做出更深一层的思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