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舞剧:大唐盛世

 2008-07-02 15:0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大唐,胡汉融汇,水乳交融的时代。海纳百川,源於大度和自信。文化郁美,来自丰富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欣羡盛唐而来的异国人带来了精彩多姿的音乐、服饰,更带来了旺盛的活力。丝路通向中亚,保证了唐朝和异域的激荡。那是一个崇尚健美体魄的时代,是勇於吸收、改变,雍容大度的时代。

为了呈现大法的内涵,一方面舞剧生动而富於历史细节,一方面祥和之气贯彻全剧。舞者肢体的风格试图重现唐代美学:另一种对待身体的方式;另一种与空间对应的关系;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参考刘凤学唐舞乐) 。

(舞台的演出以音乐、舞蹈、图像呈现这段话的蕴含。)


第一部分为唐代宫廷舞蹈,炫目典丽,换场流畅,一切犹如在大唐殿前的一场盛大表演。

第二部分为历史人物。每一人物呈现如一短舞剧,风格多变,注重心理刻画。速度庄严。

第三部分为民间生活、舞蹈,场面活泼如一场嘉年华会,人物穿梭舞台呼吸吐纳,以生动的场面调度维持乱而有序的生命力。

演出可依实地条件增减,随意排列组合。也可单选一段着力诠释,自由发挥。这个舞剧的目的主要是激发灵感,至於如何呈现,完全是编舞者的自由。所附诗歌也是为了舞蹈的情感、气氛提供参照和历史背景。

可把唐代书法打在银幕上,如大气的屏风,把书法溶入表演艺术。

第一部分:唐宫廷舞乐

第一幕 庆贺

贞观七年,万国服膺,胡人朝拜高祖、太宗。高祖洒酒奠祭祖灵。披发左衽的胡人、南蛮一一献酒,献歌,起舞。充满异国情调丶五湖四海一家的气氛。「胡越一家,自古未始有也。」游牧民族不驯的活力、特异的美感在这一幕发挥得淋漓尽致。

突厥、吐番、匈奴首领身穿鲜艳大气的胡服,轮番献酒、献舞。可参考西藏、土耳其、蒙古等民族歌舞,选出其精华表演。蛮族首领自有其慷慨雄鸷的风度。

第二幕 官街鼓。早朝

第一景 官街鼓

鼓从大禁(唐宫殿)内一声声传出,长安街道上的街鼓随之一声声响起,由远而近。长安在黎明中苏醒。朝臣整冠上马,在侍从、华盖的护卫下穿过街道,来到大殿门前等待早朝。舞蹈的背景变换仰仗银幕上的图像:长安城远景、宫殿、街道。

第二景 早朝

大禁大门打开。舞者进入立满了龙柱,烟雾弥漫的大殿。高耸的龙柱随人臣的行列而缓缓移动,和声对位,秩序井然。臣子宽大的袖袍。毋需太多动作,敬谨庄严,一如雅乐。君王不出现,以免除上下对立的威权感。一种抽像的,忠贞不二,做而不求的美德。

第三幕 武士之舞(参考皇帝破阵乐),舞马

第一景 武士之舞

雄伟而节制的武士之舞。列成大矩阵的武士手举大弓,束腰、跨步而舞。大唐雅乐的极简风格加入现代舞蹈的爆发力。唐太宗爱弓,能制弓,可由太宗仪式性地一一递大弓入武士手中,武士持弓而舞、翻转、奔腾穿越舞台。待众武士汇集,而後开始大矩阵之舞。

第二景 舞马

数名武士肩扛厚木板,一头辔饰华丽的骏马在上旋舞翩翩。马转圈、抬腿、仰颈嘶鸣。舞马的造型优美,可参考昭陵六骏。如木板难度无法克服,可在地下划地而舞,四角置武士象徵式举板,配合舞马而舞。舞马以双人装扮而成,优雅、缓慢的风格。舞马来自史实,如能克服难度表现将别具美感。

第四幕 宫廷舞乐

第一景 龙女凌波之舞

唐玄宗夜梦龙女拜见,自言护宫卫帝有功,求赐乐曲一首。玄宗鼓胡琴即兴演奏了一曲。池中波涛涌起,龙女凌波而舞。水气氤然,一如仙境,有神话的玄妙感。舞者以飘移,浮游的舞姿表现龙女神秘的美感。

第二景 宫女之舞

女乐一边弹奏各式乐器(琵琶、萧,参考唐仕女乐图),一边举乐器起舞。半长水袖典丽如飞天。幼齿的宫女跳踢□舞,玩马球。模拟骑马,挥打球棍。(参考平剧的虚拟美学。)

第三景 霓裳舞衣曲

杨玉环独舞(参考白居易同名诗)。众女乐端坐舞台後方挥十指弹琵琶,舞者如仙般出现,跳有这首着名的霓裳羽衣舞。配乐参考原印度乐「婆罗门曲」或後来的清商乐,深具佛教的玄妙。舞者缥缈独立,如驾云,如风卷雪花,如乘风而去。

第二部分:历史人物

舞台上垂挂六幅空白卷轴画像。可采用唐凌烟阁画像砖,多古风。在画像砖背景前静立六名历史人物,若隐若现。六人一一随音乐步出画像起舞。各人展现的故事和舞蹈风格迥异。舞蹈完後人物退回画像,静立如画。一人舞蹈时,其馀五人可在画前或舞或止。

1. 治国(太宗)

一代雄主太宗雍容步出画像。群臣立於朝下,纷纷献策,进谏。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一黑衣黑面人贿赠之绢,太宗见之,故意加赐他几十匹绢,长孙自惭难当。「耻辱胜於刑杀。」

长孙受贿喜不自胜,手舞足蹈,把长绢披挂身上。太宗赠绢一匹接一匹连绵不绝,长孙满手是绢,绢一层层卷裹身上,作茧自缚。长孙的惭愧,惊惧。这段舞蹈的现代意义深刻,太宗对腐败的深痛是唐代昌盛的必要原因之一。

2. 入藏记(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一行行旅。与吐番赞普会面的盛大仪式。公主随从中有车御丶骆驼丶骡马丶工匠丶农官等,队伍携带佛像丶经书丶天文历法丶五谷,把种植、磨面、酿酒法等赠给吐番人民。行列中人人高举经幡,手捧谷物丶磨丶酒瓮丶观星仪等,以展现大唐文明。吐番人民列队歌舞迎接。

两组阵势斜角对立,突出胡汉之间服饰和举止的差异。

3. 取经(玄奘)

玄奘只身一人背负行囊穿越沙漠取经。舞台上空旷,寂然。沙漠中风的呼啸声。沉缓的独舞。进退之间举步唯艰。空手与看不见的敌人搏斗。与心魔的对抗。幻境中出现的各种魔。可以抽像表现,如红衣人,白衣人,黑衣人,彩衣人。也可以人扮兽,更形象化。如黑豹、火、彩羽鸟等。有时突现躯体,有时藏身在宽大的布块後舞动,难以捉摸。如果舞者功力深厚,独舞境界更高。

4. 月下独酌(李白)

李白穿一袭白布衫在松下饮酒独舞,月下对影成三人。醉步。月化身为仙,影子着灰衫,与李白共舞。时而独舞,时而与影或月双人舞,时而三人共舞。後泛舟湖上,捞水中月影。配李白诗歌,吟唱或以书法如音符般打在银幕上。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 忠贞,书法(褚遂良)

褚遂良,太宗名臣,辅佐高宗有功,後因力谏不立武後而被逐,上书高宗陈情不纳,死於道中。

与高宗的对话。张力强烈的对舞。高宗展现的傲慢的权力。背後的武则天若隐若现的身影。被放逐的褚遂良独自一人越行越远,来到一片荒芜中。身穿紫袍服的老人在空中挥毫,笔和他的身子合而为一。银幕上即时打出写在纸上的墨迹,一笔一笔成形。庄严厚重的楷书以褚遂良真迹做成幻灯。所书文字即上高宗陈情书。忠臣孽子的孤愤以及老之将至的悲哀交错,透过执笔的手腕及全身的张力传递出来。这一段舞突显唐代书法艺术与人格合而为一。

第三部分:民间生活,舞蹈

第一幕 采莲舞

采莲女划舟入莲池,一朵朵莲荷、莲叶在她们身边散开而又聚合。少女一边唱歌一边采莲。莲花丛中几朵立体的白云倒影。及采莲女腰的众多小舞者身着莲花瓣、白云,手持大莲花叶在她们四周移舞。大小舞者之间生动的和声对位。

李白「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装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白居易「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颤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看采莲」:「小桃闲上小莲船,半采红莲半白莲。不似江南恶风浪,芙蓉池子卧床前。」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第二幕 丽人行,洛阳少年

第一景 丽人行

春天,唐代妇女有赏牡丹的习俗。她们三五成群出游,她们三五成群出游,披华丽的披肩,从腰间解下红裙系在树梢以为屏障,在牡丹花丛边席地而坐,赏花饮酒。抒情而闲适的一段舞蹈。仕女散落舞台错落有致,以显踏青的自如。
可大胆表现牡丹,小舞者层层花瓣裹身,手持绿叶旋舞,为牡丹花丛。白牡丹,粉红牡丹,艳红牡丹的组合。众花神飘然而降,以半长水袖爱抚牡丹。

第二景 洛阳少年多意气

一群腰间佩弓的少年策马飞奔而至,游戏地奔入散坐地下赏花的丽人,哄笑之间把她们冲散。转身拉弓,骑马(参考杜牧诗「洛阳少年」),意兴风发,展现唐朝雄性的生命力和阳刚之美。

第三幕 拜月

唐代习俗每逢新月,妇女在庭院拜月祈福。一群少女在院落拜新月,她们娇羞而又虔诚,或长跪,或单脚曲膝,或直立而拜。群舞表现少女对幸福纯真的向往。她们手提金黄、月白色灯笼,舞台上高悬一枚金黄弓月。这段舞表现少女清新纯洁的美感,可穿乳黄、牙白色调长裾,剪裁简单,突现少女纯美的身体和情感。

张夫人「拜新月」:「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初笼桂,虚弓未引弦。拜新月,拜月妆楼上,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拜新月,拜月不胜情,庭花风露清。月临人自老,人望月常明。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回看众女拜新月,却忆红闺年少时。」

李端「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第四幕 大唐盛世

第一景 辛勤兴邦

舞台上衣饰、容貌各具特色,纯朴的唐人三五成群一一出现在舞台上。男女老少背糖葫芦串、童玩,肩挑箩筐,推双轮车,牵小孩,手持纺轮、秧苗、桑枝、布匹,从舞台四方两两相继出现。自然而有序,有机而不乱。人们干手里的活:纺纱,染布,插秧,采桑。可以空手做劳动的动作,也可以持象徵性的秧苗丶布匹。小贩把自个儿贩的什货拿在手里叫卖。小孩跑跳在舞台上。驼背拄拐杖的老人。仿若清明上河图里的一段画。

第二景 民间舞蹈

人群後退,形成空地,在劳动的众人之间开始了活泼的民俗舞蹈:踏歌。大家手牵手、脚踏地,边歌边舞。众人围在一旁观看叫好。

市井艺人穿插献艺。可安排杂技如踩高跷丶走绳索丶叠人丶酬神面具舞,或偶戏如鸟舞、凤凰、麒麟舞等。强调业馀性,游戏的喜感多於表演。一头巨大的偶鸟穿行、起舞。独角的麒麟如舞狮,但造型童稚而有古风。可大胆发挥想像力,重现唐代遍地开花的艺术风华。注意避免繁复、现代,越古朴、简单越好。

可配民歌竹枝词。刘禹锡:「江上朱楼新雨晴,穰西春水湖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刘禹锡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心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声。」

第五幕 佛光普照

第一景 礼佛

穿金黄袈裟,举经幢、华盖,手捧莲花的比丘、比丘尼鱼贯穿过舞台。唐佛教盛行,寺庙宝塔盛多。比丘立掌穿过朝经幢膜拜的信众。寺庙前的祭祀。献花、礼佛之舞。纯粹仪式性的,舞蹈的极简主义,以突出敬神之意。以比丘、比丘尼的金黄袈裟为主体,呈现肃穆的美感。毋需置神像,祭祀抽像化,突显人的虔敬。以整体的肃穆庄严之美来体现神佛的神力。这一段舞蹈节奏缓慢,素美,如冻结在时间之中。如佛经上的字身披金光走下来。

第二景 天象. 大法度唐人

天乐、飞天满身佩璎珞而舞(如菩萨蛮),梳高发髻,俨然一群菩萨下凡。偶戏中鸟、麒麟穿过飞天来到舞台前景,突现万物蒙福,慈披天下的欢腾喜悦。这一段舞者由少入多,鸟偶、麒麟的出现与女舞者成有趣的对比,两者互动精采,有童稚华美之趣。

前几幕中的历史人物、异族首领一一现身,独舞片刻後加入众人。众舞者与唐人百姓同现,普天欢庆。太宗置身其间,如神佛下凡。

「支离破碎载乾坤,一梦万年终靠岸」。这段舞蹈承载神圣的历史感,昭示过去与未来奥妙的融合。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