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接替曾庆红
很难设想,仅仅因为习近平父亲习仲勋当初与胡耀邦是改革开放的亲密战友,仅仅因为习近平本人的低调朴讷、少有政敌,仅仅因为党内各种利益集团、派系互不相让,中央决策者便将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将八十年历史的老党,也将所有新老权贵家族的命运,一骨脑地交到习近平的手里。"习近平为何能成为王储"?探寻才刚刚开始。
自从习近平一年前的春天坐进上海市委书记的交椅,半年后又更上一层楼成为中国决策圈的第六把手、未来中国的首席接班人,对于习近平的剖析、追踪和猜测已经汗牛充栋。《太子党和共青团──习近平PK李克强》(明镜出版社)一书更是做了详尽的探寻。
为什么中共两代领导人最后选中习近平?从他的家世,从他的个性,从他的从政资历和人事渊源,甚至从他的著名歌星夫人......有了大量评述文字。这都非常必要,但还不够全面。人们很难设想,江、胡仅仅因为他父亲习仲勋当初与胡耀邦是改革开放的亲密战友,仅仅因为习近平本人的低调朴讷、少有政敌,仅仅因为党内各种利益集团、派系互不相让,便推出这一个妥协人选,将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将八十年历史的老党,也将所有新老权贵家族的命运,一骨脑地交到他的手里。
"习近平为何能成为王储"?这是一个大问题,探寻才刚刚开始。
从福建调浙江:醉翁之意不在酒
习近平是"太子党",是"清华帮",早年给耿飙当秘书,有三年现役军龄,有法学博士头衔......这些条件都很重要,但是,对高层和民众来说,他的政坛轨迹更受重视。早年他在河北省正定县当县委书记只是"实习"而已,令他意想不到的收获是传言被作家柯云路作为素材原型,写成了小说《新星》,《新星》第一句话:"县积而郡,郡积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似乎也应验在习近平的仕途上。
1985年他32岁时,去了福建厦门,从副市长干起,逐级提拔为宁德地委书记,省会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93年9月进入福建省委常委,1995年10月任省委副书记,1996年交卸福州市职权,到省里走马上任,随后是副省长、代省长,1999年1月当选为省长。
干了两年多,他被中央调到浙江,2002年10月12日,在浙江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上被选为浙江省副省长、代省长。这时,正是中共十六大前夕,在浙江当省委书记的是张德江。
习近平接替了比他整整大一轮12岁的、本乡本土的原省长柴松岳。水电出身的柴松岳,从1988年当副省长算起在浙江省级岗位干了14年,此时辞职调去当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
习近平在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张德江则进了政治局。当时人们还以为张"入局"是浙江省地位暴升的标志,没有想到张德江立刻被调去广东,习近平当代省长才三个月,就升为浙江省委书记,省长一职还没有到手,就转给了比他大七岁的吕祖善。
吕祖善是浙江杭州人,学航空机械出身,1993年起任浙江省委秘书长,一路晋升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2003年1月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浙江省长。
中央对浙江的人事安排为何如此多此一举?为何不一步到位,让习近平直接接替张德江当省委书记,让吕祖善直接取代柴松岳当省长,而要让习近平先当三个月代省长?
有人说,这是要吸取俞正声十四大上进不了中央委员的教训,所以抢在十六大前将习近平调到浙江。此说显然并不合理:习近平在福建已经是省长,调到浙江,刚开始只能挂副省长、代省长,反而不如在福建更有入选中委的资格。
《太子党和共青团──习近平PK李克强》一书日前由明镜出版社出版。几位作者此前合作撰写的《十七大之变》一书,准确预言了中共最高决策层新老交替的人事更迭,加强了他们在本书中所提出的各种论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其实,中央如此不怕费事地折腾,一个直接用意,是为了给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卢展工让路,让卢进入中委。中央准备让卢展工接替习近平,但是如果不在十六大前让他在福建当上代省长,很可能被十六大代表们在选举中差额下来--毕竟,省委书记和省长是当然中委,而省委副书记就未必。当时,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已经被诊断出患不治之症,中央对福建班子有了腹案。后来,卢展工果然进了中委,2003年1月正式当选省长,5月宋德福住院治疗后,中央明确卢负责省委日常工作,第二年4月,中央决定卢展工代理福建省委书记。
不过,这样一来,习近平给卢展工让了位,却给浙江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吕祖善挡了路--吕就无法进中委了,三个月后当上浙江省长的吕祖善,在十六大上只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长话短说。习近平2002年10月调到浙江,到2007年3月他去上海主政,将浙江省委书记职权交给空降来的原中组部常务副部长赵洪祝,四年半内,是他被中央选为王储的关键时期。
浙江:中国经济的头羊
消息人士向多维社透露,习近平很早就被包括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在内的中央高层列在重点考察、培养的接班人名单上,对他的每一次提拔、使用,都可以看出中央放手锻炼的意图。但是,是他在浙江这一段工作,令他从后备名单好几个同辈人选中超出。
从2002年秋到2007年春,究竟浙江发生了什么,让习近平在高层眼中脱颖而出?
浙江省的人口约4677万,该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四、第五(前三位是上海、北京和广东),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15,649亿元,5年年均增长13.6%;人均生产总值31,684元,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1,298亿元,年均增长2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2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7.9%。
浙江经济强省的优势还凸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500强民企数量浙江第一。在2007年全国500强民营企业排名中,浙江占203席,居全国第一,比江苏多100家;在浙江的百强民企排序中,超百亿元的航母也增加到14家;
二是浙江私企投入巨资开发新产品。2007年浙江大批企业的巨额投资从固定资产转向了新产品开发,2007年私营企业投入的新产品开发资金达316亿元,涌现了近百个行业技术中心;
三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提升贸易成交量。轻纺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众多专业经营户利用网络,把生意拓展到省外,跨出国门。据统计,2006年浙江市场的总成交额、出口额分别达到了8,647亿元、313亿元。浙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活标本。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习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