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出口商已因近期人民币升值而受到冲击情况下,这么讲似乎有些违背常理。事实上,虽然自从2005年7月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升值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上升了19%,但经贸易加权后的升幅还不到10%。承受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低端制造业企业,同时还面临工资水平上升、环保开支加大以及严格质控监管等问题,它们正在转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寻找更便宜的劳动力。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在预测中国今年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时都认为,出口商的诉求可能会迫使政府放弃人民币的升值路线。
但是中国政府在处理汇率问题时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比如说进口商和出口商就各有各的盘算。而且,和那些出口袜子和内衣、并威胁称要加入中越贸易理事会的企业比起来,许多深受商品价格飙升之苦的进口商企业往往规模更大,在政治上也更显重要。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的出口业来说扮演了关键角色、在2007年时创造了1,36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而与此同时,中国国有企业却在国际贸易中留下了460亿美元的"亏空"。这些重量级的国有公司是中国进口行业中最坚定的游说者,而且它们也是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广告想想这些国有石油巨头吧:中国石化(Sinopec)、中国石油(PetroChina)以及中海油(CNOOC),如果人民币汇率仍停留在汇改前的1美元兑人民币8.27元的水平,这几家公司仅今年头四个月就要因为进口原油多支付70亿美元。而由于中国政府对汽油和柴油实施的限价措施,它们旗下的炼油企业本身就已是在亏损的状态下运营。假设油价和汇率都维持在当前水平,那么在2008年日历年度中,仅原油进口一项就能节省近230亿美元。由于原油是以美元计价的,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的进口原油变得便宜了一些。在油价狂飙之际,本币升值实际上很自然地起到了对冲的作用。
这种情况对于中国的铁矿石及钢铁进口企业来说同样适用。仅在今年1至4月间,人民币升值就使得它们在原材料进口方面节省了大约40亿美元;而按当前价格估算,2008年它们会因此少付136亿美元。而中国其他诸如化工原料、铜、黄豆、纸浆等国有进口大户也一样会因人民币的升值而受益。预计2008全年,中国在各类大宗商品的进口上能节省560多亿美元。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1至4月份出口还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1%。
那些认为中国政府将因出口商的压力而有所动摇的人实际上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中国轻工业品在海外所占的市场份额固然重要,但政府却更不能对辛辛苦苦工作的国人要为汽油、食物、住宅(需要用到进口铁矿及铜矿原材料)支付更高价格的实际情况置之不理。中国的进口企业对这些消费者负有越来越大的责任,而不是那些加工进口原材料的出口商。人民币升值不仅对于中国改善与全球贸易伙伴的关系以及抑制通货膨胀非常重要,而且它还是一个转而支持中国进口商以及普通消费者权利的关键转折点。而这样根本的政策转变才是平衡中国发展的真正主张之所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人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