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刷新40次!全球经济牵动人民币汇率走势

据新华社报导,在美国次贷危机逐步蔓延,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200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震荡中持续攀升,屡创新高。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也成为全球经济格局的缩影。

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7.2996创下汇改以来新高。此后的5个月多时间里,这个纪录先后被40次改写。按照6月6日的中间价6.9238计算,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5.5%。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5月,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汇率为6.9724,较2007年12月的7.3676又走高了近4000个基点。在此期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成为最富有象征意义的金融事件。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衰退迹象的逐步显现,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汇市美元持续走软,相对于欧元大幅度贬值。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快速走高并最终"破7"显得顺理成章。

事实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某种程度上确实反映着国际经济的波动。次贷危机影响的深化,令美国失业人口、房屋销售、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各种经济指标频频低于市场的预期。美国政府辨取的经济提振举措,以及美联储的不断降息,对美元形成利好并促其反弹。但此后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又令作为计价单位的美元承受重压。

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攀升、盘整、再攀升的走势,充分体现出"小步快走、双向波动"的运行特征。

除了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居高不下,以及宏观经济面临的通膨压力,也成为人民币汇率不断走高的重要因素。

专家认为,当前企业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物价的上涨,特别是上游价格的上涨,而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